被嘲“情商低”八年,鲁豫携易立竞爆火破300万,真相终于浮出
发布日期:2025-11-21 06:44 点击次数:101
陈鲁豫在大部分人脑子里留下的印象,或许会是她主持节目时的模样,还有那声轻柔的“真的吗?我不信”,她无意中留下这句话,被网络恶搞成鬼畜视频到处流传。很少有人去琢磨,在这样标签化的印象背后,鲁豫身上所展现出的坚持与专业,在她对采访行业的见解里。
最近这段时间,陈鲁豫频繁出现在各个节目里,从访谈节目到脱口秀,再到后来的播客,她用各种各样的方式再次出现在大众视野当中,在《脱口秀和 Ta 的朋友们》当中,她以领笑员的身份出现,用自己敏锐的洞察力和精准的点评,把控着整个节目的气氛,展现出她对脱口秀这种形式的深刻认识,很多网友甚至表示,她可能是现在最懂“脱口秀艺术”的人。而在另一档职场生存类综艺《令人心动的 offer》当中,她对职场选手在访谈中的一些表现进行拆解,再结合自己丰富的访谈经验给出相应的点评,这种独特的点评方式,既彰显了她的专业,又让观众从中获得了一些思考。
在更严肃的讨论场域中,鲁豫同样没有缺席。在新一季的《圆桌派》中,她参与讨论了碎片化时代下我们是如何获得信息的,她对“脑腐”这个看似新鲜实则很有深意的话题进行了分析,切中了当下社会人们获取信息和思考方式的某些核心矛盾。显然,除了主持人身份,她也在努力成为一个知识内容的生产者和传播者。
她没有局限在电视这一种媒体上,而是跨足很多平台去探寻,在哔哩哔哩,她推出了一档节目《陈鲁豫的电影沙发,这档节目更新颖,凭借电影解读来分享自己对生活,人性的看法,在她的播客《岩中花述》里,这算是关注女性的一块重要尝试,这些源于个人视角的议论常常能击中听众内心,令听众在同感中体会到她的诚恳。
作为一个长期活跃在中国访谈界中的主持人,鲁豫的履历也是相当的丰富,她所采访过的名人不计其数,从商业大佬,马云,王健林,再到文学才子郭敬明,还有艺术家陈佩斯,她总能以一种不动声色的方式,将这些不同领域成功人士的故事给挖掘出来,即便是面对普通人,她也总能从一些只言片语,一些表现当中,将一段动人的故事给还原出来,那些看似简单的提问,实则背后都大有玄机,都是经过了她周全的准备,以及细致的研究,她坚信,访谈的内核,是让嘉宾打开心扉,而非主持人自己,“让别人说话”是她一直奉行的信条。
她曾在一次访谈中面对老人梅志,她通过轻松的话题打开老人的心扉,再引出深层次的内容,整场访谈轻松不压抑。在一次很容易产生情绪过载的对谈中,面对如章子怡、范冰冰这般的“火花四射”的嘉宾,她具有很强的现场控场能力,她会用恰到好处的问题来化解有可能产生的冲突,给双方创造表达的空间。即使在原本很难把控,扑朔迷离的状况下,她也始终冷静、有逻辑,最终达到一个很好的节目效果。
人们想探讨鲁豫为何能有如今的成就时,最先提及的永远都是她的努力与天赋相结合。她拥有着过目不忘的本领,甚至可以在短短几分钟内记住讲稿全文,之后脱稿演讲。但与这些天然的本领相比,人们谈论最多的还是她年复一年对工作的热爱与近乎自律的勤奋,早些年在《凤凰早班车》中,她每天凌晨四点起床,在短暂的时间里消化各种新鲜资讯,在节目中不慌不忙地解读,在她口中,从来不会出现“大概”“可能”这样的字眼,她从来不急躁,也不草率,对嘉宾永远怀着探究的态度,大到经济政策的影响,小到个人经历背后的文化内涵,这种踏实认真的态度让她的采访变得立体起来。
这一路并不平坦,网络时代飞速发展,她也遭受过许多谩骂和质疑,她的主持方式,她的提问方式,甚至她的身体语言,都曾被当作攻击她的武器,但她并没有因此停下脚步,而是用自己的方式回应,继续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同时也不忘拓宽自己的视野,经过长期的坚持,让观众重新认识了她,当很多人都夸奖她是“智慧型主持人”时,她只是轻描淡写地说道,很多东西,其实都是我脚踏实地,努力一步步换来的。
现在年过半百的鲁豫,显得更加从容,在某次公开活动上,她说自己“我很酷”,这句话赢得听众的会心一笑,也是她对自己价值的一种认可,她想把更多自己的经验分享给他人,不拘泥于一种媒介,跨界去翻译,去写书,甚至讨论衰老、人生的哲学,她希望通过自己的表达,让更多人可以更自由、更通透地看待人生。
鲁豫的故事就像是现实里的一朵岩中花,咬着牙面对外界的各种环境打压,径自找寻自己的生长姿势,从年轻时的风光无限到各种风波不断再到如今的再次被看见,一路走来都是靠着自己的积累和坚持才迈过了道道坎,而这样的人生经历也给她的职业生涯涂上了更多让人琢磨不透的色彩。
也许还是有很多人对她主持风格褒贬不一,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她的坦率与真实、她的坚持与清醒,让越来越多人看到了陈鲁豫魅力的另一面,而她在这几十年间在访谈事业上所表现出的那份对事业的热爱,也一定成为了如今的观众和主持人所学习的最好的榜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