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体育
意昂体育

热线电话:

胡塞组织高级指挥被全面消灭的原因是什么

发布日期:2025-09-10 23:18    点击次数:202

2025年8月28日,也门首都萨那一栋公寓楼里,胡塞武装的高层正在开年度的经济座谈会。谁能想到,这次原本寻常的经济会,却变成了一场生死陷阱。

开会的时候,突然从天上掉下来三枚一吨左右的GBU-31 GPS导弹和两枚250公斤的GBU-12激光引导弹,直接砸在那栋公寓楼上。那一瞬间,楼房变成了熊熊火球,浓浓的黑烟夹杂着火光直冲天际,远远几公里外还能感觉到地面猛烈的震动。

碎裂的混凝土块和散落的机密文件满地都是,弯曲的钢筋插在几具已经变形的尸体中。

明显,这又是以色列的一次断头行动。

空袭结束后,胡塞武装确认,总理艾哈迈德·拉赫维以及多位政府要员在袭击中遇难,剩下的内阁成员大多也都受了伤。

关于胡塞武装这次的损失情况,总的来说,没有具体的数字披露,但可以推测他们在这次袭击中付出的代价不算小,毕竟目标涉及到政府高官,伤亡应该挺明显的。

9月1日上午,胡塞武装为遇难者举行了葬礼,公开信息显示阵亡的高层人员包括:政府总理艾哈迈德·拉赫维、总理办公室主任穆罕默德·卡布西、经济部部长穆因·马哈基里、司法部部长艾哈迈德·阿里、外交部部长贾迈勒·阿梅尔、农业部部长拉德万·鲁拜伊、能源和水利部部长阿里·哈桑、劳工部部长萨米尔·巴贾拉、文化旅游部部长阿里·亚菲、青年事务和体育部部长穆罕默德·阿勒马乌利德,以及信息部部长哈西姆·沙拉夫。

总共有九个部长、一个总理办公室主任和一个总理,伤亡非常惨重,毫无疑问,这次打击挺沉重的。丧命的部门领导人,涉及政府运作的关键领域,影响不小。

从掌握全局的总理职位,到协调工作的总理办公室,再到负责经济、司法、外交、农业、能源、劳工、文旅、体育、信息等重要领域的部门,可以说几乎囊括了民生、治理以及对外交流的各个方面。

这些职位的空缺短时间内可能会对政策推进带来直接影响,甚至让一些工作出现停滞。不过,幸好,胡塞武装的核心领导层没有受到影响。

胡塞武装的主要领导团队,大家一般都说是“三个胡塞”。

其中一位关键的人物叫马利克·胡塞。

胡塞武装以前叫“青年信仰者”,由马利克·胡塞的哥哥侯赛因·胡塞搞起来的。

2004年,侯赛因被也门政府军炸死,弟弟马利克·胡塞接管了组织的领导,并把“青年信仰者”改成“胡塞人”,意思是永远追随哥哥的斗争精神。

外头人们习惯叫“胡塞人”为“胡塞武装”。

二号人物叫穆罕默德·胡塞,他是马利克的表兄,同时也是最高革命委员会的成员,主要负责监管各省事务、协调不同地区的矛盾,以及分配地方的资源。

三号人物叫卡里姆·胡塞,是马利克的弟弟,他在政府里干内政部长,掌管国内安全相关的工作。

除了那“三个胡塞”外,还有个叫迈赫迪·马沙特的家伙,他是最高革命委员会的主席,主抓整个委员会的事务,同时又是马利克的重要秘书。

安全局局长哈希姆·阿尔海瓦尼掌管情报体系的运作;而国防部长纳西尔·阿蒂菲和总参谋长卡里姆·加马里则是军队的主要领导。

可以发现,这次遇袭身亡的那九位部长和一位总理,并不在胡塞武装的核心高层之列。

在他们当中,最引人注意的肯定是总理艾哈迈德·拉赫维。

关于他的遇害,西方媒体和以色列的报道几乎都没太当回事,觉得他只是个傀儡,实际上没啥权力。例如《以色列时报》就写啦,“拉赫维在很大程度上被看作是一个傀儡领袖,并不算胡塞武装中的核心人物。”

胡塞武装起源于也门北部,主要以北部的什叶派为基础,但要是他们想实现也门的统一,就得拉拢南部的逊尼派,为南方的人安排一些政府岗位。而拉赫维,正好是南方人。

他在2014年和胡塞武装合作,到了2024年8月担任政府总理,这也成了胡塞武装在南部统一工作方面的一个典范。不过,实际上主持工作的第一副总理穆法塔赫才是真正掌控大局的人。

虽然这次袭击没有直接打击到核心领导层,但也给胡塞武装提了个醒。以色列能精准掌握会议的地点和时间,少不了内部有人泄密的帮忙。

要是不把那个出卖消息的人给找出来,像这样的袭击还可能会再次出现。至于谁最有可能是内鬼嘛,得看看谁有动机,谁在关键时刻出现了不可告人的行动。

总理拉赫维遇难身亡后,作为副总理的穆法塔赫理所当然地接替了他的职位,成为新一任总理。按照“谁得利最多,谁嫌疑也就越大”的原则,穆法塔赫自然被认为是个值得怀疑的人选。

不过据目前掌握的情况来看,穆法塔赫成为内鬼的可能性其实不大。

要紧的是,他当时也在会议现场。袭击一发生,外面一时传得沸沸扬扬,说穆法塔赫在死者名单里。直到9月1日葬礼那天,他亲自出现,才彻底打破了这种谣言。

穆法塔赫死里逃生了,额头上还挂着新伤痕,明显他也在这次袭击中受了点伤,要是他真是内鬼,早该提前离开现场,免得被爆炸的冲击波连累。

毕竟导弹的攻击没有偏向,根本不会专门避开他,留在现场的他,面对的生命危险和其他参加者没啥差别。从这个角度说,穆法塔赫的嫌疑也不算大。

另一种泄密的可能,就指向伊朗那边了。

大家都知道,伊朗内部的渗透问题挺严重的,早就被外界看作是个“漏洞”。最直观的例子,就是真主党和哈马斯高层在伊朗境内遇到的暗杀事件。

作为黎巴嫩真主党的领头人,真主党总书记纳斯鲁拉一直被以色列视作“心头大患”,以前也经历过多次由以色列设计的暗杀企图,不过都幸运躲过了。

一直到2024年9月27日,纳斯鲁拉在真主党总部和伊朗革命卫队顾问开会的时候,被以色列空军精准击中,很多人猜测,伊朗革命卫队的顾问可能涉及泄露会议信息,这也成为外界关注的焦点。

哈马斯领导人哈尼亚在2024年7月31日飞到伊朗的首都德黑兰,参加了伊朗新总统的就职仪式。这场活动可说是伊朗的重要官方典礼,安保措施搞得十分严密。

而且哈尼亚住的地方是革命卫队专门的宾馆,按理说那应当是绝对安全的地段。不过,典礼一结束他一回到宾馆,就莫名其妙地被暗杀了。

可以看出,伊朗内部有人透露了哈尼亚房间的号码。

而且胡塞武装在和伊朗方面联系的时候,也遇到过差点出事的紧张情况。

2025年6月14日,也门首都萨那附近一栋公寓里,胡塞武装的主要领导团队打算和从伊朗来的顾问开个行动协调会。

这次会谈主要谈的内容,是关于双方在军事合作、武器支持、战场策略上的协调配合。

胡塞这边的出席人物有最高领导人马利克·胡塞、总参谋长卡里姆·加马里、安全局局长哈希姆·阿尔海瓦尼、国防部长纳西尔·阿蒂菲,还有最高革命委员会主席迈赫迪·马沙特。

就在会议正式拉开帷幕前十几分钟,因为突发意外,胡塞这边临时作出了换场的决定。

真让人心头一紧,就在众人刚刚退出原本的会场没多久,以色列的导弹就毫不留情地准确命中那栋公寓。虽说幸运躲过了这一劫,可大家都吓得出了一身汗。

看得出来,跟伊朗打交道,风险那可是相当高,几乎没有什么保障。

实际上,胡塞武装少不了伊朗的帮衬,特别是在武器和经济援助方面。两边经常得聚在一块儿商量事,要想跟伊朗人完全不打交道,那简直不太可能。

这也就意味着,伊朗方面知道了一些胡塞高层的机密,比如这次政府会议的地点和时间,也不是没有可能的事。

第三种泄密的可能性,也许就是来自联合国。

从8月31号开始,胡塞武装的士兵们陆续对也门境内的多个联合国机构办公室动手了,包括打劫世界粮食计划署、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世界卫生组织的办公室,还先后抓了17个联合国工作人员。

胡塞武装声称这些联合国工作人员是间谍,参与了暗杀该组织总理的行动。

由于多年的战乱,政府没法搞出基本的公共服务,也门有超过五百万的人靠联合国的救援过日子,特别是粮食方面。

在这种局势下,胡塞武装邀请联合国的人员出席经济座谈会,算得上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要是哪个联合国的人被以色列搞定了,那也没啥稀奇的。

在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的回应里,他只是谴责了胡塞武装关押工作人员,呼吁放人,但对于事情的具体经过,为什么胡塞武装会对联合国采取行动,几句话都没提。

不得不说,这份回应有点撇清焦点,也让外头的人对联合国的信心更打了折扣。

以目前的情况来看,第三种可能性算是最占上风的。

可是,就算胡塞武装清楚联合国这边有问题,怎么应对和联合国的关系,也还是挺麻烦的事。

胡塞武装可扛不起联合国撤离带来的后果。

今年以来,胡塞对进口物品采取了“双重税率”的做法。

就是说,这些货物一到荷台达港,就先交一笔税,然后等到它们离开港口,继续向内地走,还得在沿途的检查站缴另一次税。

这套税收制度一实施,货物流转的成本就抬高了不少,利润空间也被压缩,结果让不少商家都气得直跳脚。

胡塞武装搞出“双重税收”的主要原因,就在于他们的财政状况实在不太好,看起来还挺紧张的。

一方面,以色列和美国长时间对萨那、荷台达这些胡塞掌控的核心市区不断进行轰炸,结果就是那边的基础设施被摧毁得差不多,经济一片萧条,几乎陷入了停滞。

另一方面,西方的金融制裁可不是光挂在门口的装饰,它们真的在狠狠打击胡塞控制区的经济运作,让那边的经济活力变得愈发吃紧。

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在今年3月18日,塔达蒙银行、也门巴林银行、也门海湾银行、也门伊斯兰金融和投资银行、萨巴伊斯兰银行、也门商业银行、库拉米伊斯兰小额信贷银行以及阿迈勒小额信贷银行等八家也门银行,齐声宣布将总部从萨那搬到了南部的亚丁。

这些银行把总部挪到南部,核心原因就是怕遭遇美国的制裁。

美国还没取消对胡塞武装的制裁,而也门首都萨那可是胡塞控制的核心地段。要是这些银行的总部还留在那,不仅容易被美国列入制裁对象,受金融渠道限制,搞不好日常运营都会受到大影响。

更要紧的是,这些银行一搬到亚丁,就带走不少资金;实际上,从萨那迁到亚丁的银行,远不止前面提到的那八家。这一串搬迁,带来了严重的资本外流,让胡塞控制区的经济压力变得更大。

据英国天空新闻报道,今年胡塞控制区的税收比去年减少了一半。

虽然这个数字看起来可能有点夸张,但“胡塞武装的财政收入明显下降”这点,大家都认同是真的。

之前提过,联合国在也门主要负责一些基本的公共服务,比如发粮食援助和提供部分就业机会,这也帮了不少人渡过难关。

要是真的胡塞和联合国的关系闹僵得厉害,导致联合国不得不撤离的话,那胡塞可就得自己去应付几百万人的一日三餐了。

在财政收入减少的情况下,胡塞显得明显做不到这点。

一方面是因为联合国泄密嫌疑引发的愤怒,要是不表现得够硬气,以色列的情报渗透只会变得更肆无忌惮。

一方面是也门那早已破败不堪的民生状况,数百万人靠着联合国的援助维持生计,要是真把联合国撵走,胡塞根本扛不起这份重担,一旦民生崩溃,反噬的力量就会直接动摇他们的统治根基。

这叫“防风险就怕失民生,保证民生又难以抵御风险”,这么一来,问题就变成了个死结,真是难以解开的难题。

咬紧这块硬骨头,找到两者之间的平衡点,才能在中东的乱局中继续掌握主动权,保持应对的优势。

要是真的找不到出路,胡塞可能会在以色列下一次的突击行动中吃亏,或者被民生崩溃的洪水席卷而去。

新书上线啦,和三千万人一起看世界,感受生活的点滴!

《观世界二〇二四》 65元,快来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