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体育
意昂体育

热线电话:

十九口人寻根大槐树:一根冰棍串起六百年家族温情

发布日期:2025-08-05 01:33    点击次数:117

十九口人的大槐树寻根记:一根冰棍串起的六百年亲情

7月23日,山西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的献殿前,张浩一家十九口人正举着冰棍合影。老爷子咬了一口绿豆冰,眯着眼念叨:“这甜味儿,跟咱老家莒县的井水一个样!”五岁的小孙子踮脚把冰棍往太奶奶嘴边送,糖水滴在绣着福字的布鞋上,谁也没急着擦——这场跨越四代的旅行,连衣角沾的糖渍都成了纪念品。

从山东莒县自驾八小时到洪洞,张浩的初衷很实在:“族谱上写着祖上从大槐树迁来,趁着暑假人齐,带娃认认门。”没想到景区给“认亲”加了点甜头——凭门票领老冰棍的服务,让全家瞬间找回小时候走亲戚的松弛感。孩子们举着冰棍当冲锋枪追逐,七十岁的奶奶举手机录像差点扭了腰,最后全家人挤在“问我祖先在何处”的碑刻前,用十几种方言混着喊“山西洪洞大槐树”,惹得周围游客直乐。

真正让这场旅行超出预期的,是景区把六百年移民史掰开揉碎成了生活场景。在仿古驿站的茶棚里,工作人员扮成明朝差役,拿着“路引”文书考孩子们:“知道为啥古人迁徒要带灶土和槐树枝不?”上初中的大女儿抢答:“是怕新地方水土不服!”老爷子趁机插话:“咱家腌咸菜的缸,还是你太爷爷从山西背来的咧。”这些碎片化的对话,比教科书上的“大移民”三个字鲜活得多。

孝德文化的植入更透着巧劲儿。祭祖园里设了个“家书驿站”,提供仿古信笺让游客写家书。张浩的小外甥女歪歪扭扭写了“姥姥我爱你”,塞进景区特制的槐木邮筒。三天后这封信真寄到了莒县,老太太戴着老花镜念完,转头就把信纸压在了观音像下面——比往年收到的保健品礼盒还受待见。

最有意思的是“移民通关文牒”体验。全家按明代规矩模拟领路引、盖官印,最后领到张电子版“移民证书”。小孙子举着手机里会动的3D大槐树动画满场跑,非说看见祖宗在树上招手。回程车上,张浩翻着手机里九百多张照片乐了:“以前觉得寻根是件严肃事儿,现在倒好,孩子们记住的全是冰棍甜、槐花香。”

这场旅行结束前,全家在祭祖广场的连理槐下合了影。六百年前,这棵树的枝干曾缠着多少离人的包袱;六百年后,树荫里多了根化掉的奶油冰棍,和十九双沾着黄土的鞋印。

本文以推动社会文明进步为目标,如涉及权益问题,请提供相关证明,我们将依法调整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