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关税大限压顶,韩国连夜签城下之盟!全球GDP前十仅剩中印加三国硬扛美国
发布日期:2025-08-04 19:35 点击次数:164
7月30日深夜,韩国贸易部长紧急召开记者会,宣布与美国达成关税协议。 根据协议,韩国将对美国商品实行零关税,而美国对韩国商品征收15%的关税。
韩国还承诺向美国追加3500亿美元投资,并购买1000亿美元的液化天然气。 距离特朗普设定的8月1日关税大限只剩两天,韩国成了最新一个向美国低头的经济体。 此前,日本和欧盟已先后妥协。
日本同意对美国开放汽车市场并投资5500亿美元,欧盟则承诺采购7500亿美元美国能源并追加6000亿美元投资。
韩国妥协的直接原因是“大势已去”。 特朗普的谈判策略像切香肠一样,分阶段瓦解对手的抵抗意志。 今年4月,他先宣布对全球征收10%的“基准关税”,又给了90天缓冲期。
7月初再次延期到8月1日。 随着日本和欧盟两大经济体相继签约,韩国失去了硬扛的底气。
目前全球GDP排名前九的经济体中,只剩下中国、印度和加拿大未与美国达成协议。 加拿大的态度最激烈。
特朗普上台后曾公开宣称要“吞并加拿大”,随后对加拿大加征25%的关税。 加拿大立刻以同等税率反击,甚至威胁切断向美国供电。
印度则展现出另一种硬扛策略。 面对特朗普“不签约就加税25%”的威胁,印度官员直接回应:“25%就25%! ”
他们计划赌一把——8月中旬美国代表团将访印,届时再争取谈判突破。 印度不愿在汽车、钢铁和农产品上让步,担心协议会冲击本土产业,引发农民抗议。
特朗普的关税策略已取得表面成功。 通过施压主要盟友,他短期内筹集了巨额资金:日本5500亿、欧盟6000亿、韩国3500亿,累计超1.5万亿美元。
同时,美国贸易逆差开始收缩,4月对华逆差下降9.3%,6月中国对美出口暴跌20.8%。
但高关税正让美国自食其果。 6月美国CPI同比上涨2.7%,创两年新高。 密歇根大学调查显示,美国家庭年均支出将增加2940美元,低收入群体损失是富裕家庭的三倍。
汽车巨头通用因成本激增利润暴跌35%,苹果每部iPhone成本上涨296美元。中国选择了系统性反制。 在贸易领域,中国对美农产品、飞机零件加征34%关税,并严格管制稀土出口——这种关键材料占美国进口量的80%。
产业布局上,比亚迪通过泰国工厂向美出口电动车以规避关税,海信集团在墨西哥的产能激增67%。
更关键的是中国市场转型。 2024年对美出口占中国总出口的比例已从2018年的19.2%降至14.7%,同期对东盟出口占比升至16.4%。 内需消费对GDP贡献率达60%,新能源车渗透率突破50%。
已签署的协议也暗藏变数。 法律层面,美国联邦法院本周将裁定特朗普援引《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征收关税是否合法。 若败诉,已签署的协议可能无效。
执行层面,欧盟和日本对美投资承诺被华尔街视为“梦幻泡影”。 分析师指出:“这些国家知道特朗普关税可能被推翻,不会真金白银砸向美国”。
美国的贸易盟友正在付出代价。 德国车企奔驰、宝马在美工厂出口利润缩水;越南纺织订单因反复加税陷入停滞;巴西企业因面临50%关税威胁,被迫将生产线迁往印度。
全球贸易体系加速分裂。 WTO争端解决机制已停摆,区域性协定成为新支柱。 中国通过RCEP扩大与东盟贸易,上半年增速达16.8%;欧盟则启动“反胁迫工具”,威胁对美国企业实施制裁。
经济数据预示更大危机。 OECD预测美国2025年GDP增速将降至2.2%,未来三年经济规模缩水1.6%。 彭博经济研究估算,特朗普政策到2027年将造成全球2万亿美元损失,相当于抹去整个巴西的经济总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