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岁杨舒予17岁张子宇双星闪耀中国女篮狂胜34分
发布日期:2025-07-25 01:47 点击次数:196
"那姑娘的突破跟小钢炮似的,根本拦不住!"新西兰女篮主帅搓着下巴直摇头,赛后发布会上他盯着技术统计表,眼睛瞪得溜圆。中国女篮85-51碾压式胜利的背后,两位00后小将让对手教练组集体破防——19岁的杨舒予单枪匹马撕开防线,17岁的张子宇往篮下一站,新西兰队员蹦起来都够不着她发际线。
这场在悉尼奥林匹克公园球馆的较量,活脱脱成了中国姑娘们的才艺秀。杨舒予那记背后运球接转身上篮,把防守球员晃得差点劈叉,场边替补席上的新西兰队员齐刷刷"嚯"出了声。这丫头打完第三节就收工下班,12分4助攻的数据栏里,每个数字都冒着新鲜热辣的灵气儿。宫鲁鸣老爷子在场边眯着眼笑,那表情跟捡着宝似的,心里门儿清:东京奥运会带王思雨,巴黎周期该轮到这小辣椒挑大梁了。
要说更吓人的还得数张子宇。两米二十多的个头杵在禁区,新西兰中锋跳起来也就够着她胳肢窝。第三节有个镜头特写,对方两个球员挂在她身上犯规,这姑娘手腕一抖照样把球摁进篮筐,跟大人打小孩儿似的。转播镜头扫到新西兰教练席,助教正抓着战术板猛挠头,那架势恨不得现场给篮协打报告要求修改规则。
"她们让比赛变成了几何题。"新西兰主帅赛后摊手的样子莫名透着股喜感,"我们得解两道无解方程:怎么防住会漂移的子弹(杨舒予),以及如何绕过移动的珠穆朗玛峰(张子宇)。"这话传到更衣室,中国姑娘们笑作一团,韩旭拿着冰袋给张子宇敷膝盖,顺手捏了捏小师妹的娃娃脸:"听见没?你现在是国际认证的'人类天花板'。"
技术台那边吵吵嚷嚷,原来是有新西兰记者翻出了张子宇的成长档案。这姑娘15岁就长到两米一十七,骨龄测试显示还能再窜五公分。现场澳大利亚解说员当场整了段单口相声:"建议国际篮联在悉尼歌剧院顶上装个篮筐,不然再过两年这姑娘得弯腰扣篮。"转播画面适时切到看台上举着"子宇放心飞"灯牌的华人阿姨,老太太正用山东话跟邻座炫耀:"俺们济南闺女,打小就能摸公交车顶棚!"
杨舒予那边也没消停。混采区里记者围了三层,这丫头把毛巾往脖子上一搭,开口就是大碴子味儿的凡尔赛:"其实那几个突破也就常规操作吧?"有记者提起她姐姐杨力维,小姑娘突然绷不住笑了:"我姐刚发微信说比我少俩助攻,这会儿正琢磨怎么赖掉答应我的奶茶呢。"这话惹得老记者们直咂嘴——姐妹俩在国家队较劲的样子,活脱脱女篮版的"杨家将"。
更衣室里的战术复盘透着股轻松劲。宫指导拿着平板电脑划重点,说到张子宇的防守覆盖面积时突然蹦出句:"小张往那一站,咱这联防直接变'一盯四联'。"队员们笑得东倒西歪,李梦趁机把佳得乐偷偷换成枸杞水,被眼尖的教练抓个正着。这种带着烟火气的备战日常,反而透露出球队的从容底气。
看台上球探们的笔记本写得密密麻麻。有位欧洲俱乐部的技术总监盯着张子宇的数据栏发呆——8投7中,罚球5中4,这效率放在WNBA都算降维打击。他转头跟同事嘀咕:"得赶紧通知老板准备空白支票,再过两年这姑娘的转会费得用集装箱装现金。"这话恰巧被路过的中国记者听见,当晚就成了篮球论坛的热门梗。
夜幕下的悉尼港灯火通明,中国女篮的大巴车驶过海港大桥。姑娘们趴在窗边看歌剧院贝壳顶的激光秀,杨舒予突然指着天空喊:"快看!"原来无人机的光影正拼出篮球入网的动画。不知哪个队员起了头,车厢里突然响起《铿锵玫瑰》的大合唱,跑调的声音惊飞了岸边休憩的海鸥。副驾驶座上的宫鲁鸣低头翻看半决赛对手资料,眼镜片上反射着悉尼塔的霓虹灯光,嘴角悄悄扬起一道弧度。
本新闻严格遵守新闻职业道德,倡导积极价值观念。如有内容争议,欢迎监督指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