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不来大豆订单,特朗普又受打击,中方拒购高粱,450亿待补
发布日期:2025-10-25 11:13 点击次数:182
等不来大豆订单,特朗普又受打击,中方拒购高粱,450亿待补
一颗大豆,能掀起多大的浪涛?
你可能想不到,它能让美国中西部的农场主们彻夜难眠,甚至可能动摇一场总统大选的根基。
这一切,都源于那场看似遥远却影响深远的贸易摩擦。
故事得从美国农民的“钱袋子”说起。
曾几何时,特朗普政府信誓旦旦地向农民们保证,和中国的贸易较量只是暂时的阵痛,政府会用丰厚的补贴来弥补大家的损失。
听起来很美,对吧?
可现实却给了他们一记响亮的耳光。
国会研究服务处在2024年10月发布的一份报告,彻底揭开了这块遮羞布。
原来,特朗普政府想用对华关税收入里的大约45亿美元来补贴农民,但这个计划在众议院农业委员会被直接否决了。
为什么?
议员们认为,靠关税收入来发补贴根本不是长久之计,这钱来得不稳当,纯粹是拆东墙补西墙。
更要命的是,当时美国的财政赤字已经高达3.2万亿美元,国会可不想再为这个无底洞添一笔新债。
结果就是,原本承诺的“大红包”没了。
最后,农业部只能东拼西凑,从去年没用完的紧急储备金里挤出12亿美元,但这笔钱连农民们损失的15%都覆盖不了。
更让农民寒心的是,这笔钱还不是现金,大多是些实物抵扣或者延期支付的“白条”。
这种感觉,就像你辛苦干了一年活,老板却跟你说:“今年的奖金先给你记着,明年买公司产品给你打折啊!
”这换谁谁不火大?
这场补贴闹剧的背后,是政治上的彻底失败。
特朗普的“关税换补贴”模式,不仅没能安抚农民,反而让他们看清了政客的空头支票。
难怪在爱荷华、伊利诺伊这些传统的农业州,农民对特朗普的支持率直线下滑,比2020年时低了整整17个百分点。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经济问题了,这是一场严重的信任危机。
补贴没着落,市场又丢了,这才是最致命的。
我们来看看美国农民曾经最引以为傲的大豆。
根据美国农业部和中国海关总署的数据,2024年前九个月,中国进口的大豆里,巴西产的占了惊人的86.3%,而美国大豆的份额,竟然跌到了不足5%!
这是什么概念?
这是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从未有过的惨淡记录。
要知道,就在几年前,美国大豆在中国市场还有着超过三分之一的江山。
美国农业部的预测更是让人心凉:2024到2025年度,美国对华大豆出口量可能连300万吨都不到,和巅峰时期的3280万吨相比,缩水了超过九成。
这已经不是“订单暂时没了,等等就会回来”的问题了。
在我们看不到的地方,巴西人正拼命地升级港口、提升物流效率,还跟中国买家签订了长期合同,付款方式也更灵活。
他们不是在捡漏,而是在进行一场系统性的市场取代。
美国大豆在中国市场,正在被彻底边缘化,想重回牌桌,难于登天。
大豆的悲剧,在高粱身上又重演了一遍,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当美国高粱因为高昂的关税在中国市场卖不动时,阿根廷人笑了。
但他们不是简单地“趁虚而入”。
根据彭博社的披露,中国的中粮集团直接和阿根廷的国有农业信贷基金签了个大单——一个为期三年、总额超过20亿美元的“高粱+信贷”合作协议。
这个协议厉害在哪?
中国不仅承诺每年大量采购阿根廷高粱,还提供低息贷款,帮助那里的农户买种子、换农机。
这就形成了一个“我买你的货,我借钱给你生产,你再卖货给我”的完美闭环。
反观美国高粱,因为那25%的关税,价格比阿根廷的贵了将近两成,彻底没了竞争力。2024年,阿根廷出口的高粱预计有98%都卖给了中国,这个数量甚至超过了美国前一年的全年出口总量。
美国农民不仅输在了价格上,更输在了这场农业与金融深度绑定的新游戏里。
有人可能会说,开个会,大家坐下来谈谈不就行了?
比如那个APEC峰会。
但现实是,中国已经把话说得很明白:想让我们恢复采购?
可以,先把那些不合理的301关税取消了再说。
这不是靠几句“拿出诚意”的漂亮话就能解决的根本问题。
如果美方继续回避这个核心前提,就算峰会上签再多的联合声明,也改变不了美国农场里大豆堆积如山、高粱市场被抢走、农民口袋空空的窘境。
这场由贸易摩擦引发的农业危机,已经清晰地告诉我们,它不是一次暂时的挫折,而是一次深远的战略失败。
它暴露了一个残酷的现实:当农业被当作谈判桌上的筹码,而不是一个国家的战略资产时,最终受伤最深的,还是那些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普通农民。
这场危机的终点,不在于某一场峰会的握手言和,而在于美国农业政策是否能真正地改弦更张。
美国农业的寒冬,远未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