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体育
意昂体育

热线电话:

联合国会费断崖:中俄按时足额缴纳,美国作为最大贡献者却长期欠款,何道理?

发布日期:2025-10-25 07:35    点击次数:186

世界上最扎眼的一张账单,不在哪家米其林餐厅,而在联合国那个看着挺严肃的大楼里。主角呢?一个自称全球最有钱的国家,常年挂着几十亿美元的欠款,还理直气壮。这账单上的数字,简直就是一部现代版的《权力的游戏》。

咱先看几个刺眼的数字,就说2024年这摊子事儿吧。中国,二话不说,掏了差不多32亿人民币,按时到账,利利索索。联合国秘书长那边都特地派人用中文说了声“谢谢”,这可不是客套,是真缺钱给憋的。再看隔壁的俄罗斯,虽说家里被制裁得叮当响,经济泥潭里摸爬滚打,也还是规规矩矩地交了约3.5亿人民币。不多,但这是态度问题。

然后,镜头摇到那位大户人家——美国。按规矩,它该出最大头,占了总预算的22%。可这位爷呢?偏不。欠款常年保持在几十亿美元的高位,而且欠得极有水平,刚好卡在“再多欠一点就要被暂停投票权”的那条线上。你品品,这哪是没钱,这分明是把联合国当成了人质,把会费变成了随时可以拧紧或拧松的阀门。成年人的世界里,一个印钞机轰鸣的国家说“我没钱”,这笑话可一点都不好笑。

这剧本可不是今天才写的。时光倒流到二战刚结束那会儿,联合国呱呱坠地,美国可是头号奶爸,主动包揽了近40%的会费。那时候的联合国,基本上就是美国的“扩音器”,从扶持以色列建国到朝鲜半岛的那场战事授权,哪哪儿都有它的影子。它出钱,世界听它吆喝,这买卖划算。

可后来风向变了。亚非拉一大票“穷兄弟”独立了,纷纷涌进联合国,会场里的座位越坐越满,投票的时候不再是一边倒。特别是1971年,我们重返联合国,这下可热闹了。美国突然发现,自己喊一嗓子,底下不全是“yessir”了,有时候还会碰一鼻子灰。基辛格当年就抱怨过,大意是说这地方现在是穷人当家,多数票说了算,我们出钱最多,反而吃亏。你瞧,心态从那时候就开始崩了。

于是,这位奶爸开始耍性子了。1986年,美国国会干脆自己立了个法,单方面规定“我最多就交20%”,把国际多边协商当成了空气。到了克林顿时期,欠款堆得跟山一样高,差点让联合国直接关门大吉。最后咋解决的?联合国自己服软了,在2000年把美国的分摊比例给降了下来。一个世界级的组织,为了能活下去,不得不向最大的“老赖”低头。这哪是算账,这分明是权力在掰手腕。

有人可能会说,会费不就是花钱买话语权吗?这话只对了一半。话语权是你在规则里挣来的,不是在规则外买来的。你按时交钱,说明你尊重这套规则,愿意在牌桌上玩。你拖着不交,还把欠款当筹码,那意思就很明确了:这规则得按我的意思改,不然大家都别玩了。

中国的路子就朴素得多。支持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维护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这些话听着官方,但落到实处就是——每年按时足额把钱交了。这是一种行动,而不是口号。因为你只有自己做到了,才有底气去要求别人也别耍赖。这种靠谱的形象,让我们在广大发展中国家里攒下了不少人缘。

可联合国的日子是真不好过。因为大国之间的心态博弈,这全球“物业费”收不齐,财政危机就成了常态。严重到什么程度?日内瓦总部的自动扶梯都停了,说是为了省电。这画面想想就挺魔幻的。而在非洲,那些等着联合国粮食援助的难民,可能就因为账上没钱,陷入更深的绝望。维和部队的行动,也因为经费紧张而缩手缩脚。大国在纽约总部里玩心跳,最终的代价却要全世界一起承担。

说白了,联合国缺的不是钱,是那个叫“承诺”的东西。当一个最有实力的成员国,把本应是责任的会费,玩成了“我的利益至上”的政治工具,整个体系的根基都在被动摇。你以为这是谈判技巧,是精明算计,其实是在一点点消耗大家共有的那间客厅。等哪天客厅的顶塌了,谁也别想在里面安安稳稳地开派对。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