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体育
意昂体育

热线电话:

故事:乾隆下江南,因随口说句“好吃”被小贩揪住衣领:你可知这菜的规矩?乾隆笑:朕给你立规矩!小贩:拖出去,沉塘!

发布日期:2025-11-22 08:06    点击次数:111

乾隆皇帝微服南巡,本想尝尝江南的烟火气,却被一碗寻常的豆腐羹困住了。

“好吃!”他随口赞了一句,手还没放下筷子,面前的小贩,一个眉眼清冷的年轻女子,竟一把揪住了他的衣领。

“大胆!”身后的侍卫正要拔刀。

女子冷笑一声,那双眼比夜色还要清亮:“这位爷,你可知这碗菜的规矩?”

弘历(乾隆)一愣,随即被这大胆的举动逗笑了:“规矩?朕……我给你立规矩!”

女子手腕一翻,一柄菜刀抵在了他的喉咙:“拖出去,沉塘!”

▶01

弘历只觉得一股凉意从脖颈直窜脑门,倒不是怕那把菜刀,而是被女子眼中那股子认真劲儿震慑住了。

他从未想过,在这江南水乡的一个路边摊上,竟然有人敢用“沉塘”来威胁天子。

“沈姑娘,有话好说!”一旁扮作随从的御前侍卫和珅,此刻额头冷汗直冒,他赶紧低声劝道。

沈清欢,就是这位卖豆腐羹的女子,她松开了弘历的衣领,但那菜刀却未曾放下。

她穿一身洗得发白的粗布衣裳,皮肤被日头晒得是健康的小麦色,但五官却极为精致,带着江南女子特有的清秀与泼辣。

“规矩便是规矩。”沈清欢的声音清脆,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决,“我的‘清欢豆腐’,有三不准。”

弘历整理了一下衣襟,饶有兴致地问道:“哦?哪三不准?”

他身居高位太久,早已习惯了周围人的阿谀奉承,此刻被一个市井女子用规矩教训,倒觉得颇为新鲜。

沈清欢将菜刀收回案板,动作干净利落:“第一,不准浪费。盘中留一粒米,罚款十两。”

弘历看了一眼自己面前的空碗,心想这第一条倒是过关了,他饿极了,确实吃得一干二净。

“第二,”沈清欢的目光落在了弘历的脸上,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悦,“不准虚言夸赞。我问你,刚才你说‘好吃’,是真心实意,还是随口敷衍?”

弘历哑然。他身为皇帝,说一句“好吃”,自然是给予极大的赞赏。但细想来,他确实带着一丝高高在上的随意。

“当然是真心实意。”弘历有些心虚,但嘴上不能输。

沈清欢却摇头,指了指桌上的一碟小菜:“你吃这碟腌笋,只尝了一口便放下,若真觉得美味,为何不继续?”

弘历:“……”

和珅暗自佩服,这女子观察力惊人。

“第三,”沈清欢的目光变得锐利起来,“不准随意评判。你只说‘好吃’,却没说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我的菜,吃的是规矩,品的是心意。你若只是敷衍,便是对这份心意的不尊重。”

弘历彻底被激怒了。他可是九五之尊,何时需要向一个卖豆腐的小贩交代自己吃东西的心情?

“放肆!你一个小贩,竟敢如此教训客人?”弘历身后的侍卫忍不住喝道。

沈清欢却丝毫不让,她抱起双臂,挑衅地看着弘历:“我这摊子,食客是上帝,但规矩是天王老子。既然你犯了三不准中的两条,那就得受罚。”

“罚?你要如何罚我?”弘历冷笑,心想若是她敢提银子,他便拿出金锭砸死她。

“罚你扫地。”沈清欢指了指摊位周围的街道,“直到夜市散去,扫干净为止。”

弘历:“……”

和珅差点跌倒,让当今圣上扫大街?这简直是闻所未闻,滑天下之大稽!

弘历看着沈清欢那双清澈而坚定的眼睛,心中的怒火忽然被一种奇特的征服欲取代。他想看看,这个敢把他当普通食客的女子,究竟能坚持到何时。

他脱下外面的锦袍(以免沾灰),露出里面朴素的常服,从沈清欢手中接过一把竹制扫帚。

“好,我扫。”

▶02

夜市如同一条长龙,熙熙攘攘,人声鼎沸。

弘历手持扫帚,面色铁青地扫着地上混杂着油污、菜叶和瓜果皮的垃圾。他从未做过这种粗活,动作笨拙,扫帚在他手中仿佛成了烫手的山芋。

和珅在一旁看着心疼,但又不敢上前帮忙,生怕触怒了沈清欢,让她做出更出格的事情。

“和珅,你是不是觉得很可笑?”弘历低声问,语气中带着一丝自嘲。

“奴才不敢。”和珅连忙俯首,“只是这女子……”

“她很有趣。”弘历嘴角勾起一抹笑意,带着帝王特有的深沉,“她眼中有规矩,心中有傲骨。这可比京城里那些只会唱赞歌的戏子强多了。”

沈清欢没有理会他们,继续忙着招待新的客人。她的摊位虽然规矩多,但生意却出奇的好。

“沈姑娘,我今天特意从城东赶来,就为了尝尝你的‘不语米线’!”一个书生模样的男子笑道。

沈清欢点头:“米线只卖给安静之人,话多者恕不招待。”

“沈姑娘,我这碗‘三清面’的汤头,比昨天似乎更醇厚了些?”一个老者细细品尝后问道。

沈清欢:“老人家好眼力。今天多用了一味山泉水,需得静心品尝,方知其中奥妙。”

弘历扫着地,耳朵却竖着听她和食客的对话。他发现沈清欢的规矩并非无理取闹,而是对食物的极致追求,以及对食客心境的引导。

她的菜,从选材到烹饪,都透着一股“禅意”。

弘历开始意识到,他随口的一句“好吃”,确实是对这份心意的敷衍。

夜深了,人渐渐散去。弘历也终于完成了他的“惩罚”,虽然浑身疲惫,但心中却莫名地畅快。

沈清欢递给他一条热毛巾:“擦擦吧。”

“多谢。”弘历接过毛巾,第一次近距离地打量她。她的皮肤很白,但指尖却有常年劳作留下的粗糙。

“你叫沈清欢?”弘历问道。

“名字不重要,记着我的规矩就行。”沈清欢开始收拾桌椅,“你若明天还想吃,就得带着诚意来。”

“诚意?”

“是的。你若能说出这碗豆腐羹的‘三味’,我便免你下次的规矩。”沈清欢说罢,将最后一张桌子收起,转身准备推车离开。

“等等!”弘历叫住她,“你这豆腐羹,用料寻常,为何能卖得比酒楼还贵?”

沈清欢停下脚步,侧头看向他,月光下她的眼神带着一丝疏离:“贵,是因为心血。我的菜,每一道都承载着一个故事,一种规矩。你若不懂,自然觉得不值。”

她推着车,步履轻快地融入夜色。

弘历看着她远去的背影,心头涌起一股强烈的探究欲。这个女子,她身上的“规矩”和“故事”,远比江南的风景更吸引他。

“和珅,”弘历低声道,“去查,彻查沈清欢的背景。一个普通的市井小贩,绝不会有如此气度和底蕴。”

和珅领命,心中却担忧不已。皇帝对一个女子产生兴趣,这趟南巡,只怕要生出事端了。

▶03

接下来的三天,弘历没有回行宫,而是继续乔装成富家公子,在沈清欢的摊位附近流连。

他发现,沈清欢的生活比想象中要复杂。

白日里,她会在一座不起眼的小院中,安静地研磨食材,但她研磨的并非只有烹饪之物,还有一些古旧的拓片和书籍。

夜里,她摆摊,用她独特的“规矩”筛选着食客。

第四天,弘历终于带着他自认为的“诚意”再次光顾。

“沈姑娘,这清欢豆腐的三味,我悟出来了。”弘历坐下,这次他没有急着动筷子。

沈清欢放下手中的勺子,眼神平静地看着他:“请说。”

“第一味,是‘山野之味’。”弘历胸有成竹,“你用的豆腐,并非城中作坊所制,而是掺入了山中特有的泉水与香料,带着一股野生的清冽。”

沈清欢微微点头,表示肯定。

“第二味,是‘火候之味’。”弘历继续道,“这豆腐羹的温度,始终保持在一个微妙的界限,既不烫口,又不失热度,恰好能将豆腐的嫩滑和汤汁的醇厚完美融合。这需要极高的控火技艺。”

沈清欢的嘴角露出了难得的笑意,但很快又收敛了。

“那第三味呢?”她问。

弘历端起碗,没有急着喝,而是闻了闻:“第三味,是‘孤独之味’。”

沈清欢的眼神瞬间凝固了。

弘历叹了口气,放下碗:“你的豆腐羹,虽然面向大众,但却带着一股子遗世独立的味道。它像是在告诉你,美味需要独享,心境需要沉淀。你将规矩立得如此森严,是因为你内心深处,渴望一份不被打扰的清净。”

他看向沈清欢:“沈姑娘,你不是一个普通的小贩,你的心,不在这方寸摊位之间。”

沈清欢沉默了很久,最终,她轻轻地叹了口气,像是某种防线被卸下。

“你赢了,你不用扫地了。”她低声说,“我叫沈清欢,我的故事,也确实不在这摊位之间。”

就在这时,一阵喧哗打破了夜市的宁静。

十几个身强力壮的打手,在一名油头粉面的中年男子带领下,气势汹汹地冲了过来。

“沈清欢!你给我出来!”那中年男子叫嚣道。

弘历眉头一皱,和珅立刻上前一步,挡在了弘历面前。

“李管事,你这是做什么?”沈清欢脸色微变,但很快镇定下来。

“做什么?少装蒜!”李管事一挥手,“你这贱婢,私藏了我们李家祖传的秘方!今天,老子要连人带摊,一起带走!”

弘历这才知道,原来沈清欢的厨艺被地方上的豪强盯上了。

“我这规矩菜,是我祖传的。与你们李家何干?”沈清欢冷声道。

李管事拿出了一张盖着官府大印的文书,得意洋洋:“你祖传?这上面写得清清楚楚,沈家曾是我李家的奴仆!你手中的秘方,是我李家之物,现在官府已经判了!”

弘历心头一沉,地方官府竟然如此胆大妄为,公然勾结豪强,鱼肉百姓!

“和珅,去,把那文书给我拿过来!”弘历命令道。

和珅领命,准备上前。

然而,沈清欢却抢先一步,她将手中的菜刀横在胸前,眼神坚定得像一块磐石。

“这是我的事,与你们无关。”沈清欢对弘历说道,“你走吧,我不希望你被牵连。”

弘历看着这个明明害怕,却依旧坚守自己“规矩”的女子,心中充满了敬佩。

“我既然吃了你的菜,便不能眼睁睁看着你被人欺辱。”弘历站起身,走到沈清欢身边,“我今天就给你立个规矩,这江南之地,还没有人能在我面前强抢民女!”

李管事看着弘历的穿着气度不凡,有些忌惮,但他身后有官府撑腰,底气十足。

“哟,又来个英雄救美的?也不看看这是谁的地盘!”李管事叫嚣着,直接让手下动手抢夺沈清欢。

▶04

场面瞬间混乱起来。

弘历虽然是皇帝,但他自幼习武,身手不凡。他侧身闪过一名打手的攻击,一脚踹翻了桌子,制造出混乱。

和珅也加入了战局,他毕竟是御前侍卫,对付这些地痞流氓绰绰有余。

但对方人多势众,且带着明确的目的——抢夺沈清欢。

“别跟他们纠缠!抓住那小娘们!”李管事喊道。

沈清欢将摊位上的锅碗瓢盆当作武器,但终究势单力薄。在混乱中,一个打手绕到了她身后,一把抓住了她的发髻。

“放开她!”弘历怒吼一声,一拳击退了面前的敌人,冲了过去。

就在这时,李管事猛地撕开了沈清欢衣襟内侧的一个暗袋,从里面抢出了一块用油布包裹着的古旧信物。

那信物似乎是一块雕刻着复杂花纹的木牌,上面刻着一个“水”字。

“找到了!果然是它!”李管事狂喜。

沈清欢彻底慌了,她挣脱了打手,疯了一样扑上去抢夺。

“还给我!那不是秘方!那是……”

她的话被打断,李管事将信物紧紧护在怀里,对着周围围观的百姓大喊:“都看清楚了!这女人私藏着反清复明的信物!她是乱党!来人啊,把她押到衙门!”

随着李管事一声令下,只见远处跑来了两名穿着衙役服的人,他们手持镣铐,面色严肃。

弘历的心脏猛地一沉,事情已经超出了寻常的纠纷范畴,地方官府直接介入,并扣上了“乱党”的帽子,这无疑是要置沈清欢于死地!

他知道,如果他现在暴露身份,虽然能救下沈清欢,但会打乱他整个南巡的计划,甚至可能让地方势力提前警觉。

但看着沈清欢那绝望的眼神,他无法袖手旁观。

沈清欢被两名衙役制服,她拼命挣扎,眼神中充满了无助和愤怒。

“我不是乱党!这是先父留下的水利图纸,与反清复明无关!”她大喊,声音带着哭腔。

李管事冷笑:“图纸?进了衙门,你就只有死路一条!”

弘历猛地向前踏出一步,周身散发出一种久居上位者才有的强大气场。

“住手!”他的声音不大,但带着一股不容抗拒的威严。

衙役被他的气势震慑,下意识地停下了动作。

“你到底是谁?”沈清欢看着弘历,眼泪终于流了下来。她意识到这个男人绝非普通的富家子弟,他身上的那种力量,似乎能对抗整个官府。

她绝望地问出了那句压在心底的话,带着一丝微弱的希望:

“你到底是谁?你能救我吗?”

▶05

弘历看着沈清欢,她那双清澈的眼睛里倒映着他此刻的犹豫和挣扎。他知道,一旦说出真相,他将不再是那个可以随意扫大街的“普通人”,他将再次成为那个被规矩和责任束缚的皇帝。

然而,沈清欢的无助,以及地方官吏的嚣张,让弘历心中的怒火彻底爆发。

他深吸一口气,不再伪装。他猛地推开挡在身前的和珅,走到沈清欢的面前。

他的声音不再是普通人的语气,而是带着震慑人心的帝王之音,如同龙吟,响彻夜空。

“朕,能救你。”

他抬手,摘下了头上的普通布帽,露出了他束着玉冠的发髻。他从怀中,缓缓掏出了一块金色的,雕刻着九龙戏珠纹样的令牌。

那令牌在月光下闪烁着冰冷的光芒,如同最锋利的剑,直插人心。

“朕乃大清皇帝,弘历。”

此言一出,周围鸦雀无声。

李管事、衙役,以及所有围观的百姓,全部像被施了定身法一样,呆立在原地。

和珅立刻跪下,以头触地,声音颤抖:“奴才和珅,参见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那两名衙役和李管事,直到看到和珅下跪,才反应过来。他们身体瞬间僵硬,随后如同被抽去了骨头,扑通一声全部跪倒在地,颤抖着,连大气都不敢喘。

“皇……皇上?”李管事的声音比蚊子还小,他的脸色瞬间变得惨白,刚才的嚣张气焰早已化为乌有,取而代之的是极致的恐惧。

沈清欢只觉得脑海中一片空白。她刚才揪着衣领威胁要沉塘的,竟然是当今的天子?

她看着弘历威严的侧脸,那份属于帝王的霸气,与之前扫地时的狼狈形成鲜明对比。

“你……是皇帝?”她喃喃自语,不敢相信。

弘历看向她,眼神中带着一丝歉意,但更多的是不容置疑的决断。

“沈清欢,你犯了朕的规矩,但他们,犯了天下的规矩。”

他一挥手,声音冰冷:“和珅,将这李管事和所有衙役全部拿下!查封李家,彻查此地所有冤假错案!胆敢借朕的威名鱼肉百姓者,杀无赦!”

“奴才遵旨!”和珅立刻起身,指挥随行侍卫行动。

李管事连声求饶,弘历却看都不看一眼。

随后,弘历从李管事手中拿回了那块“信物”。他打开油布,仔细查看。那确实是一块雕刻精美的木牌,上面附着一张极为古旧的羊皮卷。

“水利图?”弘历展开图卷,看清上面的内容后,脸色变得严肃起来。

沈清欢跪在地上,身体还在微微颤抖。她终于明白,这份图纸的重要性,根本不是什么反清复明的信物,而是关系着江南一带数百万百姓生计的治水方案!

“这图纸,是先父临终前交给我的,他说,此图关系重大,不可落入贪官污吏之手。”沈清欢的声音带着哭腔,“我只知它是宝物,却不知该交给谁,只能隐居市井,用‘规矩’来保护它。”

弘历看着图纸上精妙的设计,眼中闪过一丝赞赏。这图纸若是能实施,定能解决江南水患。

“沈清欢,你非但无罪,反而有功。”弘历扶起了她。

沈清欢的手冰凉,她此刻面对的不再是那个被她教训的食客,而是至高无上的天子。

“臣女……叩谢皇上隆恩。”她只能用最标准的礼仪跪拜。

弘历却再次将她扶起,他的手带着温暖,让沈清欢的心跳加速。

“朕欠你一个道歉,也欠你一顿饭。”弘历看着她,眼神中充满了温柔,“你教朕懂得了规矩,朕现在也想教你一个规矩——天子的规矩,是守护天下百姓。你守住了这图纸,便是守住了朕的规矩。”

他轻轻地拂去了她脸上的泪痕:“沈清欢,朕决定带你回京。”

沈清欢猛地抬起头,眼神中充满了惊愕。

“皇上,臣女只是一个市井小贩,不懂宫廷礼仪,恐怕无法侍奉……”

“朕要的不是一个只懂礼仪的女子。”弘历打断她,“朕要的,是那个敢揪着朕衣领,要将朕沉塘的沈清欢。”

他看着她,眼中是前所未有的认真:“你用你的规矩,征服了朕的胃,现在,你还要用你的心,征服朕的心。”

沈清欢的心彻底乱了。她爱上了这个男人,从他为了她扫地的那一刻起,从他那句“我给你立规矩”的霸道开始。但她清楚,皇宫,是规矩最森严的地方,那里没有她的自由。

▶06

弘历第二天便调集人马,将沈清欢的小院保护起来。他开始处理地方政务,雷厉风行地惩治了多名贪官污吏,并将李家多年来欺压百姓的罪证公之于众。

沈清欢亲眼目睹了这一切,她心中的震撼无以复加。原来,她那套在市井中维护尊严的“规矩”,在真正的皇权面前,是如此渺小,而弘历,却能用他的权势,为天下立下真正的规矩。

弘历忙完政事,便会来到小院,与沈清欢对坐。

“你为何一直沉默?”弘历问道。

沈清欢叹了口气:“皇上,您是天子,我是草民。您说的带我回京,是以何种身份?”

弘历笑了:“你希望以何种身份?”

“我希望以一个……不必被规矩束缚的身份。”沈清欢鼓起勇气,抬起头,“臣女爱您,但我更爱自由。我受不了皇宫里那些勾心斗角,更受不了每日只能循规蹈矩。”

弘历的笑容渐渐收敛,他知道,这个女子与他见过的任何一个后宫嫔妃都不同。

“你宁愿放弃伴随天子的殊荣,也要坚守你的自由?”

“是。”沈清欢眼神坚定,“我的规矩,是自己立的。皇宫的规矩,是别人定的。”

弘历沉默了很久,最终,他起身,走到窗边,看着院子里那棵开得正盛的桂花树。

“这样吧,朕给你一个选择。”弘历转过身,“朕不强迫你入宫为妃。你跟着朕回京,朕为你设一个‘御膳房行走’的虚职,你可以自由出入皇宫,不必受后宫管辖。但朕给你一个期限。”

沈清欢心中一动:“什么期限?”

“三年。”弘历伸出三根手指,“三年之内,你若觉得皇宫的规矩能束缚你,你随时可以离开,朕放你自由,并赐你厚禄。但若三年后,你发现你离不开朕,或者朕发现朕离不开你……你就必须接受朕为你立下的规矩。”

这是一个大胆的承诺,也是弘历对她最大的纵容。他以帝王之尊,给了她选择权。

“三年之约?”沈清欢眼中闪烁着泪光。

“对,三年之约。”弘历走到她身边,轻轻握住了她的手,“沈清欢,朕尊重你的规矩,也希望你尊重朕的规矩——在宫中,你必须保护好自己,因为朕的敌人,很多。”

沈清欢重重地点头,她知道,这三年,是他们之间最大的考验。

几天后,弘历带着沈清欢踏上了回京的道路。

▶07

回京之路,远比想象中要凶险。

弘历微服南巡的消息虽然被封锁,但他的行踪还是被朝中一些反对势力捕捉到。他们知道弘历身边多了一个来历不明的女子,认为这是打击弘历的绝佳机会。

行至一处山林,他们遭遇了刺杀。

刺客身手专业,目标直指弘历。和珅和侍卫们奋力抵挡,但寡不敌众。

沈清欢被保护在马车内,但她没有像普通女子那样尖叫哭泣。她冷静地观察着局势。

“皇上,您过来!”沈清欢突然掀开车帘,大喊道。

弘历正在与一名刺客缠斗,听到她的声音,下意识地看了过去。

“快!马车边上,有毒!”沈清欢指着马车旁边的几株野草。

弘历虽然不明白,但出于对沈清欢的信任,他立刻拉开距离。

那几名刺客显然没想到一个女子能看出破绽,他们原本计划引弘历靠近,然后利用藏在草中的毒刺偷袭。

“清欢,你怎么知道?”弘历问道。

“我的规矩菜,对食材药理了如指掌。”沈清欢迅速从马车里拿出她随身携带的一个小药包,里面装着各种防身和解毒的草药。

她将药包扔给弘历:“皇上,用里面的‘百草灰’抹在剑上,可以暂时麻痹他们。”

弘历接过药包,按照她所说,迅速行动。效果立竿见影,刺客的动作果然慢了下来。

战斗结束,弘历看着沈清欢,眼神中充满了惊喜和感激。

“你救了朕一命。”

沈清欢摇摇头:“是您的规矩救了您。您相信我,所以您避开了危险。”

这次刺杀事件,让弘历更加确定沈清欢的价值。她不仅是他的爱人,更是他在复杂局势中的一个独特助力。

但危机并未解除。当他们终于安全抵达京城,进入紫禁城后,等待沈清欢的,是后宫和太后的审视。

太后召见沈清欢,是在慈宁宫。

太后看着这个穿着朴素,但气质清冷的女子,心中充满了疑虑。

“你就是那个在江南,敢威胁皇帝的女子?”太后声音威严。

沈清欢没有跪下,她只是行了一个标准的福礼,这是弘历特许的。

“回太后,臣女只是坚守自己的规矩。”

太后冷笑:“规矩?皇宫里,规矩重如泰山。你一个市井女子,能懂什么规矩?你以为,仅凭一手厨艺,就能长久地留在皇上身边吗?”

沈清欢知道,这是太后给她的下马威。她必须证明自己的价值。

“太后,”沈清欢平静地说,“臣女愿为太后做一道菜。这道菜,就叫‘规矩’。”

▶08

沈清欢在御膳房里,用了整整一个时辰。

她做的不是山珍海味,而是一碗最简单的“三色翡翠羹”。

当羹汤端上慈宁宫的餐桌时,太后和几位得宠的嫔妃都有些不屑。这道菜看起来简单,三色——绿色的豆荚、白色的豆腐、红色的枸杞,清淡至极。

“这就是你的‘规矩’?”太后问道。

沈清欢:“回太后,这羹汤看似清淡,但其中蕴含了三重规矩。”

“第一重,是食材的规矩。豆荚取自黎明初露时的嫩芽,豆腐需用宫中御井的泉水,枸杞则用雪藏三年之物。每一味食材,都遵守了生长的自然规律,不强求,不逆势。”

太后微微点头,她品尝了一口,果然,清淡中带着一股极致的鲜甜,仿佛蕴含着天地之气。

“第二重,是烹饪的规矩。这三色,需用三种不同的火候分别熬制,最后再混合。水温、时间、火势,分毫不差,才能保证三种味道互不干扰,却又相得益彰。”

嫔妃们也纷纷品尝,均露出惊艳之色。这道菜,看似简单,却蕴含着极深的功力。

“那第三重规矩呢?”弘历也在一旁,好奇地问道。

沈清欢看向太后,眼神中带着对长者的尊敬:“第三重,是人心的规矩。这道菜,吃不得贪,吃不得急。它在告诉我们,万事万物,皆有法度。只有心境平和,才能品出真正的滋味。

这和治理天下、管理后宫一样,需循序渐进,不可急功近利。”

太后听完,眼中露出了赞赏。她放下勺子,叹了口气:“你这女子,心性纯净,难怪弘历会为你着迷。”

太后对沈清欢的考验,算是过去了。

但后宫的嫉妒,才刚刚开始。

沈清欢虽然被封为“御膳房行走”,但她的地位特殊,可以随时面见弘历,这让皇后和几位妃嫔感到不安。

尤其是皇后,她认为沈清欢的市井出身,会给皇室带来污点。

“一个卖菜的,也敢在宫里指手画脚。”皇后在私底下对身边的宫女抱怨。

很快,一场针对沈清欢的阴谋开始了。

▶09

沈清欢在御膳房里如鱼得水,她将市井中的烹饪经验带入宫中,改良了许多繁琐的菜式,让弘历和太后的胃口大开。

然而,她的特殊身份,很快引来了杀身之祸。

一日,沈清欢正在为弘历准备一道她新创的“清风露”,这道菜需要用到一种极为稀有的雪莲花。

皇后身边的贴身宫女,在御膳房总管的配合下,偷偷将剧毒的“断肠草”混入了雪莲花中,企图嫁祸给沈清欢。

当沈清欢将“清风露”的汤汁倒入碗中时,她突然闻到了一股异样的腥气。

她的鼻子对食材的敏感度极高,这是她多年来在市井中练就的本能。

“不对,这汤里有毒!”沈清欢脸色大变。

她立刻叫来了御膳房总管。总管装作无辜,一口咬定食材没有问题。

沈清欢当机立断,没有声张,而是偷偷取了一小碗汤汁,去找弘历。

“皇上,您看。”沈清欢将汤汁放在弘历的桌案上,“这碗清风露,被动了手脚。”

弘历看着那碗清澈的汤汁,眉头紧锁:“怎么说?”

沈清欢拿出她随身携带的一根银针,轻轻地在汤汁中搅动。银针立刻变黑。

“断肠草!”弘历大惊,猛地站起身。

“是。”沈清欢声音低沉,“他们想借我的手,毒害皇上,然后将罪名推到我的头上。”

“是谁?”弘历怒不可遏。

沈清欢没有直接指认,她知道,在没有确凿证据之前,指认皇后只会让事情变得更复杂。

“皇上,臣女只知道,能如此轻易在御膳房中动手脚的,必然是位高权重之人。”沈清欢冷静地说,“但臣女有一个办法,可以引蛇出洞。”

弘历看着沈清欢,眼中充满了赞赏。这个女子,虽然身在宫中,却依旧保持着市井中的智慧和果敢。

按照沈清欢的计划,弘历假装喝下了那碗“清风露”,并对外宣称自己身体不适,需要静养。

皇后闻讯,以为计谋得逞,心中大喜。她立刻找到太后,声称沈清欢心术不正,建议太后将其驱逐出宫。

太后心中疑惑,但弘历的“病情”让她不得不重视。

就在皇后准备对沈清欢发难时,弘历突然出现在慈宁宫。

“皇后,你似乎很关心朕的身体?”弘历的声音带着彻骨的寒意。

皇后脸色一变,强装镇定:“皇上,臣妾自然关心,只是那沈清欢来历不明,臣妾担心她……”

弘历打断她:“你担心她会下毒,是吗?”

他一挥手,和珅带人押上来御膳房总管和那名宫女。

“将真相告诉太后。”弘历命令道。

在铁证面前,御膳房总管和宫女彻底崩溃,供出了皇后指使他们下毒的全部过程。

真相大白,皇后彻底慌了,她没想到沈清欢竟然能绝地反击。

弘历看着沈清欢,眼中是深深的保护欲。

“沈清欢,你又救了朕一次。”弘历拉着她的手,对太后和后宫所有妃嫔宣布:“从今往后,沈清欢不仅是御膳房行走,更是朕的‘民间行走’。任何人不得干涉她的自由,更不得以任何规矩束缚她。”

▶10

经历过这次事件,沈清欢在宫中的地位变得更加稳固,她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弘历的宠爱,在森严的皇宫中开辟出了一片属于自己的自由之地。

然而,三年的时间,如同白驹过隙,转瞬即逝。

弘历和沈清欢的感情日益深厚,她成了他最信任的倾听者,也是唯一敢直言不讳指出他过失的人。

弘历喜欢听她讲述市井中的趣事,喜欢品尝她那些带着“规矩”的菜肴。

三年之约的最后一天,弘历没有去上朝,而是带着沈清欢来到京郊的一处茶馆。

“沈清欢,今天,是三年之约的最后一日。”弘历看着她,眼神中充满了期待与紧张。

“你是否还想离开皇宫,回到你的市井?”他问道。

沈清欢端起茶杯,轻轻地抿了一口。她的衣着已经不再是当年的粗布衣裳,而是宫中最好的丝绸,但她身上的那份清冷和洒脱,却从未改变。

“皇上,”沈清欢放下茶杯,“三年前,我爱我的自由,害怕皇宫的规矩。但三年后,我发现,真正的规矩,并非宫墙所能束缚。”

“您是这天下最大的规矩。您给我的自由,是任何地方都无法给予的。”

她看向他,眼中充满了爱意:“我离不开您了。”

弘历笑了,笑得开怀:“好!那朕为你立下新的规矩!”

他站起身,从怀中拿出一道已经拟好的圣旨。

“朕封你为‘清妃’,不设宫殿,不参与后宫事务,赐‘民间行走’之权,可在不影响政务的前提下,随时出宫,访察民情,并可直接向朕上奏关于民生的事宜。”

这是一份史无前例的封号。她不仅是弘历的妃子,更是他的眼睛和耳朵,是连接皇宫和市井的桥梁。

沈清欢流下了眼泪,她知道,弘历尊重了她的自由,并用皇权,为她铸造了一个独一无二的“规矩”。

她跪下,接过了圣旨。

“沈清欢,你可知,你给朕立的‘规矩’,让朕成为了一个更好的皇帝。”弘历走上前,将她拥入怀中。

“而皇上您给臣妾立的规矩,”沈清欢在他耳边轻语,“是此生与您不离不弃。”

从一个卖豆腐羹的小贩,到成为帝王身边最独特的存在,沈清欢用她的“规矩”,赢得了天子的心,也在森严的皇权下,活出了属于自己的洒脱人生。

声明:本文为改编创作,故事情节虚构,名字均为化名,图来源于网络,与文章无关,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