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川提醒:养老金改革别总飘在天上,也要看看企业的死活
发布日期:2025-11-19 23:31 点击次数:133
说真的,有些话憋在心里久了,就跟鱼刺卡喉咙似的,不吐不快。
这次周小川在外滩年会上,算是替大家伙儿把那根刺给拔出来了。
他聊养老金改革,没扯那些云里雾里的大道理,而是直接把聚光灯“duang”地一下打在了角落里那个最沉默、也最憋屈的角色身上——企业。
这事儿就有意思了。
这些年,我们听了太多关于养老金“顶层设计”的宏篇大论,什么“三支柱”啦,个人账户啦,搞得跟明天就能靠它实现财富自由,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似的。
可每次月底工资条发下来,看着那一大笔“社保缴费”,再刷刷新闻里那些中小企业老板愁眉苦脸的样儿,总感觉这剧本不对啊。
大家都在一锅里吃饭,怎么就偏偏忘了那个烧火做饭的,还嫌他柴火不够旺呢?
周小川这次没兜圈子,他捅破了那层窗户纸:咱这养老金的牌局,天天讨论怎么分钱,谁该多分谁该少分,就是没人问问,那个掏钱上桌的大哥——企业,还撑得住吗?
制定政策的专家们,高高在上,手指一挥,仿佛钱就能从地里长出来。
一面是养老金待遇得“蹭蹭涨”,不然跟不上GDP的脚步;另一面呢?
是企业主们被那个“社保缴费率”压得快趴下了,利润比纸还薄,拿什么去创新,拿什么去发工资?
这简直是左右互搏,自己跟自己下绊子。
你不能指望一头牛天天给你产A5级的雪花牛肉,却只给它吃草根吧?
企业的竞争力从哪儿来?
从利润里来,从能投入再生产的活钱里来。
要是大部分钱都拿去交金了,它哪有劲儿去搞研发,去跟国际对手拼刺刀?
最后的结果是什么?
大家心知肚明,企业会用脚投票,想尽一切办法在规则的边缘疯狂试探,这不是道德沦丧,这是被逼上梁山。
最绝的是关于“延迟退休”的讨论。
专家们嘴皮子一碰,轻飘飘一句“这是未来大趋势”,就能把舆论场给点着了。
可谁替企业想过?
一个年岁大的员工,经验是财富没错,可体力、精力、学习新技能的速度呢?
企业开门做生意,不是开善堂,它得算效率这笔账。
老板嘴上不说,心里那杆秤可是明镜似的。
政策在天上飞,企业在地上爬,中间隔着一个银河系,这种“何不食肉糜”式的改革,最后往往是一地鸡毛。
说到这儿,我就想起多年前那场关于农民养老的争论,现在回想起来还觉得后背发凉。
当时有种论调特有“远见”,说农民嘛,有地有宅基地,那就是他们的养老本,城里混不下去,大不了回村里嘛。
就因为这种“何不食肉糜”的共识,直接导致了现在城乡居民养老金那点微薄的待遇。
你瞅瞅,历史总是在重复押韵。
今天在生存线上挣扎的企业,像不像二十年前被选择性遗忘的农民兄弟?
大家都知道他重要,但真到割肉的时候,谁都希望刀子别落在自己身上。
周小川还扔了个更硬核的炸弹——人工智能(AI)。
这玩意儿正以一种我们看不懂的姿势,重新洗牌这个世界。
最可怕的是,它极大概率是拉大而不是缩小贫富差距的。
少数人可能靠着AI赚得盆满钵满,富可敌国,但咱们这养老金的池子,怎么才能从这波科技红利里分一杯羹?
不好意思,现在还没个像样的机制。
这就好比你家隔壁开了个金矿,天天机器轰鸣,金粉满天飞,你家屋顶漏着雨,连过去接点金粉的盆都没有。
说一千道一万,周小川这次的讲话,就是扯下了一块“皇帝的新衣”。
养老金这事儿,压根就不是个简单的“你交钱,我发钱”的数学题,它是一个牵涉到财政、企业生死、代际公平甚至未来科技走向的超级难题。
任何一个环节掉了链子,满盘皆输。
所以啊,以后别光盯着自己那点养老金了,也别总抱怨缴费高了。
有空不妨琢磨琢磨,给你发工资、替你交金的那家公司,它还好吗?
它能熬到我们退休那天吗?
这才是直击灵魂的拷问。
周小川没给答案,他只是把问题原原本本地摆在了桌上,至于这盘棋接下来怎么下,就看操盘手们的智慧了。
但愿别再是雷声大,雨点小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