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体育
意昂体育

热线电话:

别骂策划了,当“乾隆”登基,再牛的“李卫”也得死

发布日期:2025-10-24 20:37    点击次数:152

很多年后,当一个功成名就的游戏制作人,站在金摇杆奖的领奖台上,准会想起他的第一任老板带他去见投资人的那个遥远的下午。

那会儿的老板,就像雍正,是个狠人。不跟你谈企业文化,不跟你画饼,KPI只有一个:给老子做出点牛逼玩意儿。他要的是能开疆拓土的李卫,而不是四平八稳的官僚。

所以,你才能看到那个野蛮生长的黄金年代。

一个刚毕业的愣头青,就因为脑子里有几个闪光的点子,就能拿到一笔预算,拉起一支队伍,去做一款可能颠覆市场的游戏。那时候的项目立项,不看PPT做得多精美,不看数据模型多完善,就看制作人眼睛里有没有光,聊起游戏时会不会手舞足蹈,唾沫横飞。

老板要的就是这股劲儿,这股“老子天下第一”的疯劲儿。

这就像李卫,一个花钱买来的小官,出身根本上不了台面,但雍正就是敢用他。为什么?因为这哥们儿能办事,能办难事,能办别人办不了的脏事。查亏空,推新政,哪个不是得罪人的活儿?但李卫眼都不眨就干了,因为他知道,背后那个叫爱新觉罗·胤禛的男人,给他兜底。

游戏圈的“雍正时代”也是如此。老板给制作人最大的授权,不是钱,是“犯错权”。你可以去试一些离经叛道的设计,可以搞一些不计成本的创新,甚至可以为了一个理想化的目标,把项目推倒重来。

成了,你是下一个大神;败了,老板拍拍你肩膀,说句“妈的,算老子看走眼了”,然后扭头就在下次会议上,把你的失败当成案例,警告其他跃跃欲试的愣头青。

残酷,但是高效。

在这种“养蛊”式的信任下,诞生了无数神作。那些我们至今津津乐道的经典,有几个是在完美无瑕的商业计划书里孵化出来的?不都是一群天才疯子,在一个同样疯狂的老板支持下,用燃烧的生命和预算,硬生生砸出来的奇迹么?

那时候的制作人,就是李卫。他可以为了修好浙江的海塘,把官僚体系搅个底朝天;也可以为了玩家的体验,跟市场部的人拍桌子对骂,甚至公开在社交媒体上嘲讽运营的“喂屎”活动。

他狂,他横,他目中无人。但他的游戏,就是好玩。玩家一边骂他“狗策划”,一边乖乖地献上钱包和肝。

这,就是“雍正”和“李卫”的蜜月期。一个敢放权,一个敢接招。两人联手,开创了一个王朝。

但所有故事里,都怕一个词:但是。

但是,老板会老,会退休,会像雍正一样,在某个秋天的深夜里,突然就驾崩了。

然后,乾隆就登基了。

1. 新皇登基,第一件事就是“削藩”

游戏圈的“乾隆”,通常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体系。可能是被一家不懂游戏的大资本收购了,可能是空降了一个履历光鲜的MBA高管,也可能是公司上市后,被一群只看财报的董事会给绑架了。

他们看着眼前这个“李卫”——那个功高盖主、脾气巨臭、浑身都是刺儿的王牌制作人,眼里没有半点欣赏,全是三个字:不合规。

在他们看来,游戏不是艺术品,是工业品。是可以用公式计算、用流程管控、用数据优化的流水线产品。

而这个“李卫”的存在,本身就是公式里最大的不稳定变量。

他的成功无法复制,他的才华无法量化,他对老板的忠诚在“新皇”看来,更是扎眼的“前朝余孽”。讲白了,你这么牛逼,是想证明我爹比我强,还是想证明我不如我爹?

(插一句,很多时候,新来的领导搞死前朝功臣,真不是因为业务,纯粹就是刷存在感和安全感。)

所以,清算开始了。这套操作,几千年都没变过。

乾隆收回李卫儿子手里的黄缰紫缰,让他“光着来,光着走”。游戏公司的新管理层,第一步就是收回制作人的核心权力。项目审批权、人事任命权、预算决定权,一样一样地拿走,最后只给他留一个虚头巴脑的“首席创意官”之类的名头,听着好听,其实就是个吉祥物。

你不是牛逼么?你不是有想法么?可以,写成PPT,走一遍我们长达三个月的审批流程。市场部要评估,数据中心要建模,风控部门要审核,最后到CEO那儿,他可能看都不看,就问一句:“这个项目,能保证未来三个季度的流水稳定增长2G吗?”

李卫被气到吐血,制作人被搞到抑郁。一个逻辑。

2. 砸烂你的庙,才能树起我的神

权力收回来只是第一步,更狠的是第二步:否定你的过去。

乾隆下江南,看见西湖边给李卫立的“花神庙”,当场脸就黑了:“一个奴才,也配立庙?”半天功夫,庙就给你砸了。

这事儿在游戏圈里,简直就是每天都在上演的日常。

新高管上任,看着你做的那个虽然口碑爆炸但“付费转化率”不够高的老游戏,眉头一皱。

“这游戏的美术风格,太小众,不大气,给我换成现在流行的二次元PBR。”

“这个核心玩法,门槛太高,用户留存曲线不好看,给我改成挂机自动寻路一刀999。”

“剧情?剧情能当饭吃吗?谁还有耐心看剧情?全砍了,改成活动,参加活动送皮肤。”

他们会把那个曾经被玩家奉为圭臬的系统,评价为“设计冗余,不符合现代玩家习惯”;把那个充满巧思的关卡,贬低为“引导性差,造成用户流失”;把那个有血有肉的角色,变成一个又一个明码标价的“付费点”。

他们做的这一切,真的是因为不懂游戏吗?

不,他们懂得很。他们懂的不是游戏,是人性,是财报,是资本市场的逻辑。他们要砸烂你李卫的庙,不是因为庙本身不好,而是因为这庙里供奉的,是你李卫的道,不是他乾隆的道。

只要玩家还在怀念你的“老版本”,津津乐道你的“神设计”,那他这个新皇的“英明神武”要如何体现?

所以,必须把你搞臭。把你做的游戏,改成一个连你自己都认不出来的缝合怪。然后等游戏流水暴跌,玩家怒骂的时候,他们两手一摊,发个公告:“我们沉痛地发现,由于前任团队遗留下的底层架构问题,该产品已无法适应当前的市场需求……”

这口黑锅,从三百年前的李卫,一直背到今天的游戏制作人身上。

我是说,这事儿真的、真的很恶心。

3. 皇权杀不死记忆,代码也一样

最魔幻的部分来了。

乾隆以为,砸了庙,削了爵,让李家永世不得翻身,就能把“李卫”这个名字从历史上彻底抹去。

资本以为,关了服务器,解散了工作室,买光了所有媒体的黑稿,就能让玩家忘记那款曾经带给他们感动的游戏。

他们都错了。错得离谱。

皇权最厉害的是笔,能修改史书。资本最厉害的是钱,能下架所有内容。但它们都干不过一样东西——人心。

官方的史书里,李卫被涂抹得面目全非。但在江南的运河码头,老百姓会偷偷放一艘写着“卫”字的纸船。在通州的粮仓,老伙计会留一碗黄酒,祭奠那个给他们带来过好日子的酷吏。

游戏的世界里,官方的服务器关了,玩家会用爱发电,搭起一个又一个的私服。官方把老版本改得面目全非,玩家会建立起一个庞大的Wiki站,把每一个原始数据、每一段原始剧情都给你原封不动地保存下来,像保护濒危物种一样。

官方不办纪念活动,玩家自己办。每年游戏开服的那一天,他们会自发地聚集在老玩家的社群里,刷起满屏的“欢迎回家”,去B站上,一遍又一遍地看那些早已过时的游戏CG,在评论区里留言:“泪目,我的青春。”

你看,乾隆可以毁掉李卫的肉身和功名,却让他以另一种方式,在民间获得了永生。

而那些急于切割、抹杀过去的资本巨头,也亲手把一个个优秀的游戏制作人和他们的作品,推上了神坛。他们越是打压,玩家的怀念就越是汹涌;他们越是想让玩家忘记,那些美好的记忆就越是深刻。

这种玩家自发的、地下的、野草一般烧不尽的纪念,像一道好不了的伤疤,刻在游戏行业的历史上。它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那些西装革履的“乾隆们”——

你们可以砸掉庙宇,但你们永远杀不死信仰。

今天,你依然可以在杭州西湖边找到那块残破的石碑,青苔之下,依稀可见“敏达”二字。

而在互联网的某个角落,你也总能找到一个尘封的论坛,或是一个只有几十人的QQ群。在那里,一群中年人,正像地下党接头一样,分享着一个十几年前的老游戏的客户端,然后用颤抖的手,敲下一行字:

“还有人记得当年的XXX吗?开黑,来不来?”

本报道严格遵守新闻伦理,倡导积极向上的社会风尚。如有内容争议,请依法提供证据以便核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