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迈特退市辅导,业绩下滑,行业洗牌加速
发布日期:2025-08-31 16:41 点击次数:91
谁能想到,一家曾经被业内寄予厚望的高新材料企业,走着走着竟然直接掉头,从资本市场“退赛”?
斯迈特,名字挺洋气,安徽的企业,原本瞄着北交所这块牌子,按理说想拥抱更大的舞台,这事儿出了什么幺蛾子?
先看官方公告,说是“综合考虑公司发展战略及资本运作规划”,打住上市辅导,跟券商开源证券你侬我侬地签了个终止协议,8月25日,一锤定音,这事划上句号。
但这冷静的说辞背后,其实不难发现,真正的理由藏得并不深——业绩一路下滑,还出现了罕见的亏损。
你说,辅导机构一个月前才刚刚敲打过,现在倒好,真就应了那一句“预警即预演”,这波操作,属实标本级反转。
那咱细抠一下这里面的因果关系。
一个月前,开源证券甩出的辅导进展报告(第十一期),大致意思就是,“兄弟,你这业绩有点乏力,我们要提前打招呼”。
经立信会计师审计,斯迈特2024年营收1.32亿元,同比下滑了13.2%,要知道,现在市场可不是慈善家,销量如果没变,价格还非要往下砸,这不,自然收入就缩水。
更扎心的是,净利润直接见红,-434.24万,扣除非经常性损益更是-731.80万。
“寿终正寝”的注册条件自然没法碰,别说登陆北交所,辅导组都得重新琢磨怎么才能不尬。
辅导小组没闲着,跟公司打电话写邮件开会议,围着降本增效转圈,想帮斯迈特争取那一丝转机,但看这趋势,市场压力+内部应对,最后还是“螳螂挡车”。
说到这大家是不是想问,公司都这么多年了,怎么下滑说来就来?
其实,这事还真不是一朝一夕的猛转。
斯迈特2009年成立,主营密封胶、环保助剂啥的,各种用途的都有,2019年正式挂牌新三板。
2022年签了辅导协议,准备上北交所,野心蛮大,可惜业务底子本来就单薄,三季度数据看起来营收涨了,还算有点小阳春,但毛利却在走下坡路。
财务公告都摆在那,净利润增速还赶不上收入增速,说白了就是,“挣得多了,剩得少”。
公司那会儿就开始想办法,传统那几招:拓新客户、生产降本,维护老客户不掉链子,在建筑行业算是中规中矩的操作。
但到了2023年,形势突然变脸,辅导报告一次次提醒,经营数据愈发经不起推敲。
第六期报告,直接写明“不达标”,产品市场价格继续跌,卖出去数量持平,可惜钱没多拿,利润没见涨。
虽说开源证券辅导组始终强调会持续关注,但尴尬的是,每次开最新报告,都得面对业绩下滑的现实——你关注归你关注,数据就不见起色。
这种连续拉胯的过程,说难听点就像“扶不起的阿斗”,不是没人帮,是本身市场地基不牢靠。
到了2024年,公司直接由盈转亏,算是掉进了资本市场最忌讳的雷区。
说实话,北交所这几年对上市企业要求已经不算高门槛,但亏损一出,一切都得重新来。
不光登记资格没了,连公司发展战略都得“重启”,不然真就成了“被资本闪婚又闪离”的典型。
辅导团队明里暗里劝说,“如果你后续经营数据还是上不去,终止辅导就是唯一选项”。
事实上,这句劝解按流程是写给公司看的,但仔细查查,汉鼎咨询用同样词条去搜,竟然没找出过类似案例。
可见,斯迈特这波终止辅导,还真有几分“独一份”的味道。
咱换个视角看,这家公司其实并不是典型的“昙花一现”,它的成长轨迹还挺标准——新三板起步,借助技术创新想争得一席资本之地。
但很遗憾,市场没有给它太多耐心。
产品价比拳拳到肉,同行一起来拽价格,质量局限还不算致命,但销售难度、毛利压力就像是定时炸弹。
辅导报告不断提及“增强竞争力”、“拓宽客户渠道”、“强化销售能力”,但这些都是“瓶中信”,做起来太难,尤其是在密封胶这种同质化极强的赛道。
要么拼技术,要么拼客户资源,不然很容易被淘汰,斯迈特恰恰卡在了“升级和转型”的十字路口。
如果你站在行业角度来说,这事也挺能说明市场竞争的残酷。
密封胶这玩意儿,看着不起眼,其实应用场景多,技术壁垒有但也容易被撬开,谁家新品推得快,谁家跑量多,价格自然就牛。
但价格战下殉葬的不只斯迈特一家,公开数据显示,2023年行业整体毛利率平均也在下滑,企业普遍面临利润被压榨的情况。
大家拼命争市场,殊不知最后一地鸡毛,“活下去”都成了刚需,哪里还有力气去IPO炫技。
斯迈特的选择,其实算是顺势而为,暂停上市,比被否还体面点。
你要说资本市场的玩家就冷漠了吧?其实也未必。
开源证券从一开始就不算甩手掌柜,一路陪跑,又打预警又开协调会,试图挖掘公司潜力,只可惜市场这碗粥太烫,咽不下去。
辅导报告反复强调“督促整改”,“改善盈利”,但没有硬核数据提升,再多好建议也是治标不治本。
像这种年年下滑、毛利负增长的企业,如果放在欧美市场,早就被资本用脚投票。
国内市场多一点温情,但终究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数据说话,到头来一切还是要摊在台面上。
一旦掉队,上市节奏推迟只是小事,实际上公司内部压力更大。
战略调整、人员优化、渠道拓展,每一项都是兜里砸钱的买卖,没有盈利,公司就像缺油的机器,怎么踩都跑不快。
市场环境不可逆转,转型难度不言而喻。
哪怕高新技术企业这个噱头再金贵,资本也不是慈善家,投资是看回报,没利润只能退场。
说穿了,这事儿对企业和券商都是一场“认怂”的共同选择,彼此体面比拖延更重要。
斯迈特退而求其次,也不全是坏事。
比起硬着头皮上路被半路拦停,主动刹车反而多了些余地,未来要是能调整好战略,说不定还有卷土重来的一天。
市场向来留机会给有准备的人,不积跬步哪有登攀。
但话说回来,企业要跑得快就必须有子弹。
什么技术更新、产品创新,渠道维护、成本管控,哪一个少了都容易翻车。
斯迈特的经历算是资本市场中的一堂现实课,光有梦想还不够,干货和底层数据才是王道。
这件事件对整个行业也可以说是小型洗牌预演。
新三板、北交所本是为中小企业铺路,但规则也是杠杠硬核。
不是谁都能跑通最后一公里。
“提前终止辅导”这个流程,虽说挺罕见,但将来恐怕不是孤例。
大家都在看数据,都在抓利润,不合格的就得出局。
这其实很公平,宁愿多一份透明,也不要多一堆糊涂账。
企业必须勇敢面对现实,吹完牛之后还得有真材实料。
想想你我都见过行业里的类似故事。
成长路上,鸡血打了不少,等到关键节点还是得看底子。
斯迈特被叫停,说得体面些,是为自身负责、为市场负责。
说不体面些,是公司战略在时代洪流面前不得不低头。
行业洗牌、市场更迭,这年头,谁不是一边拼一边捏汗。
但只要不是彻底躺平,机会就不会完全关门。
最后话说回来,斯迈特的终止上市辅导,无疑给了行业一个提醒,也让资本市场玩家都重新思考。
数字就是面镜子,反映的不是短期涨跌,而是企业活力与抗压能力。
谁都想一蹴而就,但真相往往是,一步一步慢慢爬,掉队就得认。
没有盈利,谈什么资本扩张?
没有持续增长,上市只是镜花水月。
愿下一个出发的企业,能吸取教训,好好踩稳节奏,别再玩虚。
那你怎么看斯迈特的退赛决定?
资本市场到底给中小企业多少“二次机会”?
留言聊聊,说不定下一个穿越泥潭的,就是你身边那家公司。
我们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依据以便依法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