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体育
意昂体育

热线电话:

粟裕麾下老兵不满授衔,罗荣桓劝阻:暂缓决定

发布日期:2025-11-22 16:33    点击次数:83

他是粟裕的老上级,1955年因为军衔问题感到不快,罗荣桓建议暂时不授予他军衔。

罗荣桓是我们军队中出了名的好人,他的能力很强,做事情却总是很谦虚。他对待同事也很友善,让人感到温暖,就像春天的阳光一样。

在部队里,大家很少见识到罗荣桓的脾气,但他的脾气好,并不代表他没有脾气。

1955年授衔的时候,罗荣桓少见地对一个人发了火。

因此,罗荣桓那次发脾气的结果是,虽然他资历深厚,战功卓著,最终还是没有被授予军衔。

此人在我军中的资历可算很老了。他曾参与过南昌和广州的两次起义,之后又去了中央苏区。

在中央苏区,毛主席非常重视他,多次给他重任,并把他视为心爱的将领。

在1955年授予军衔的时候,这个人究竟做了什么错事,竟然惹得罗荣桓大怒,结果连军衔都没有授给他呢?

真的赢了吗?

1905年10月的一天,在安徽阜阳的一个小村庄里,一个姓聂的家庭突然响起了婴儿出生时的哭声。

聂家在村里算是挺有钱的,儿子出生时,聂父特别开心,马上给他起了个名字叫“鹤亭”。

聂鹤亭的家庭条件不错,所以他小时候不用像其他穷人家的孩子那样去放牛、砍柴,吃尽苦头。7岁时,他就进入了私塾读书。

这段时间,聂鹤亭过得很开心,但每个人的成长之路都不可能一帆风顺。

12岁的聂鹤亭家里突然出了事,没办法,他只好放下书包回家了。

小小年纪的聂鹤亭为了减轻家庭的负担,不得不挑起家庭的重担。

生活嘛,谁也不会一帆风顺,但也不会一直倒霉到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坎坷,但也总会有转机和希望。

尽管聂家的家境衰败了,聂鹤亭却交到了一个好朋友。

这个人就是他在学校里结交的好朋友,张子珍。

那时候,聂鹤亭根本没想过,张子珍会在他未来的生活中,扮演一个特别关键的角色。

因为整天忙忙碌碌的工作,聂鹤亭非常希望能改变自己的生活。

姐夫知道后,二话不说,决定砸锅卖铁也要送聂鹤亭继续读书。这样,聂鹤亭就有了重新读书的机会,他考入了阜阳省立第三师范附属小学。

读书的机会来之不易,聂鹤亭很是珍惜。16岁时,他又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安庆皖江师范专科学校。

安庆是安徽当时的老省会,聂鹤亭从家乡的小山村里来到这里,眼界一下子宽广了不少。从这一刻起,他的生活就像翻开了新的一页,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在安徽皖江上学的时候,聂鹤亭受到了很多进步思想的影响。在那里,他还结识了一位志趣相投的学长。

他的名字是许继慎。

许继慎比聂鹤亭年长四岁,见识多广,因此聂鹤亭常常去找许继慎交流读书体会和对时局的看法。在许继慎的启发下,聂鹤亭学到了很多东西。

突然间,一场革命的考验摆在了他们面前。

当时,安徽凤阳税关监督倪道烺和安徽军务帮办兼皖南镇守使马联甲为了扩大自己的势力和增加军费,强迫省议会减少已经批准的教育经费。

这件事一曝光,大家都炸开了锅。一些受“五四运动”启发的同学们坐不住了,他们鼓起勇气,决定走上街头,表达自己的不满,揭露那些人,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聂鹤亭在许继慎的带领下参加了这次游行,他走在最前面,高声喊着口号,并勇敢地与敌人搏斗。

可是因为同学们没有带任何武器,面对敌人的包围,参加游行的50多名同学都受了伤,其中有两个人因为伤得太重不幸去世了。

两位同乡倒在了敌人的武器之下,安庆各学校的学生们再也无法忍耐,纷纷加入了大规模的罢课行动。

聂鹤亭非常聪明,他和同学们一起在皖江专科师范学校的门口挂起了一条白色横幅,上面写了16个大字:议员军阀残杀学生,全体罢课誓与偕亡。

安庆各校的学生们举行了一场游行,这件事让安徽省人民政府非常关注。最终,省政府决定不批准给倪道烺和马联甲两人增加军费。

为了安抚学生的抗议活动,省政府决定把原先答应的92万教育资金提升到150万。

这场激烈的争取教育资金的活动终于结束了。

结局已经确定,但聂鹤亭却陷入了深思。

聂鹤亭亲眼看到,下令残杀学生的元凶倪道烺和马联甲两人不仅没有受到任何惩罚,反而马联甲还升了官。

这让聂鹤亭心里五味杂陈,他不禁自问:“难道我们真的赢了吗?”

聂鹤亭熬了一个通宵,终于明白了问题的根源在于旧的社会制度。要想实现真正的公平,就必须改变现状,推翻旧体制,建立一个新的社会。

经过一番思考,聂鹤亭决定调整自己的人生目标。

叶挺将军的心腹,粟裕的老班长

1924年,聂鹤亭放下笔杆子,选择了从军之路,报名参加了江西陆军讲武堂。

聂鹤亭觉得,读书和运动都不能救国,他认为唯一能改变现状的方法是参军,用武力彻底打倒旧势力,建立一个新社会。

聂鹤亭从军事学校毕业后加入了赣军。后来,因为赣军归顺了军阀孙传芳,聂鹤亭觉得不合适,便找了个理由离开了赣军,回到了安庆。

聂鹤亭一时感到困惑,不知道该去哪里继续为国家效力。

这时,聂鹤亭的好朋友来了。

这个人就是张子珍,他小时候和聂鹤亭是最好的朋友。张子珍没有去安庆,而是去了上海的美术专科学校读书。在上海,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两兄弟多年没见,这次重逢心里感慨万千。

张子珍把自己的经历告诉了聂鹤亭。他还建议聂鹤亭,如果真的想参军,可以试试国民革命军的叶挺独立团。

此时的叶挺是一名共产党员,他所带领的部队也是我们党领导的武装力量。

聂鹤亭把叶挺这个名字牢牢地记在了脑海里。

1926年6月,聂鹤亭来到广州,如愿加入了叶挺的独立团。他为人勇敢,聪明伶俐,没多久就被叶挺赏识了。

很快,他就成了二营六连一排的排长。

让聂鹤亭没想到的是,在队伍中又碰到了一个老朋友。

这位正是他在安庆皖江师范专科学校时的学长,名叫许继慎。

当时,许继慎担任的是叶挺独立团第二营的营长。

许继慎得知聂鹤亭的到来后,心里非常高兴。这时,聂鹤亭也明白,要想更好地报效国家,就必须加入共产党。

后来,经过许继慎和另一位排长的推荐,聂鹤亭顺利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从这一刻起,他的革命生涯揭开了新篇章。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聂鹤亭早已下定决心投身革命。他先加入了南昌起义,随后跟着朱德、陈毅等人,在湘赣粤边界地带开展游击战,为革命事业不断奋斗。

在赣南期间,朱德为了更好地指挥部队,将部队重新编排成了三个大队。

聂鹤亭被任命为第二大队的副大队长,这时担任第二大队大队长的是赫赫有名的林彪。

同年11月,为了使部队得到休息和恢复力量,朱德决定先带领部队加入他老朋友范石生的队伍中。

聂鹤亭不明白这一点。

聂鹤亭是个勇敢的人,但他也有个不好的习惯,就是固执己见,不懂得灵活变通。

聂鹤亭认为,范石生是国民党的队伍,而他们是共产党的队伍,既然双方是对立的敌人,为什么还要加入敌人的队伍呢?

朱德今天这么做,也是没办法,因为形势所迫。

聂鹤亭无论如何都想不通,也不想执行,朱德也无可奈何,只能眼睁睁看着聂鹤亭离开。

聂鹤亭离开了队伍,来到了上海。在党组织的安排下,他又去了广州,参加了广州起义。

广州起义未能成功后,聂鹤亭前往了中央苏区。毛主席得知党中央为红四军派遣了一位军事干部,感到十分高兴。

那天,毛主席特意让厨房炒了四个菜,宴请聂鹤亭。

毛主席亲切的态度让聂鹤亭感到非常意外和高兴。朱德听说聂鹤亭来了,并没有生气,反而笑着说:“我们虽然走的路不同,但现在又聚在一起了。”

在井冈山的红军队伍里,还有一位聂鹤亭的老朋友。

这位就是粟裕将军。

粟裕是我军中的杰出将领,但在土地革命时期,他的名气并不显赫。

在南昌起义的时候,粟裕还只是一个班长。

当时,聂鹤亭是他尊敬的老上级,职位是排长。

南昌起义后,聂鹤亭执意要离开队伍时,粟裕非常不舍。几年后重逢时,两人激动地拥抱在一起,互诉衷肠。

违背了与毛主席的约定

聂鹤亭是一位非常有能力的军事干部,毛主席也逐渐认识到了他在军事指挥上的才华。因此,毛主席多次委任他重要的职务,先后让他担任红军师参谋长、军参谋长以及军团司令部作战科科长等职位。

毛主席在红军到达陕北后,特别指定聂鹤亭担任红一方面军的参谋长。

从这个岗位上看,我们一眼就能看出毛主席对聂鹤亭的信任和重视。当时的事实也表明,聂鹤亭确实是在红一方面军中最重要的军事干部之一。

抗战全面爆发后,毛主席又一次任命聂鹤亭担任重要职务,让他担任中央军委参谋部部长。

虽然被任命了,聂鹤亭却并不感到高兴。

聂鹤亭心里最惦记的,是亲自去前线拼杀,而不是窝在后方当参谋。

没过多久,聂鹤亭终于等来了他的机会。

1938年,新四军组建时,军长叶挺听说聂鹤亭在延安,马上提议请聂鹤亭来新四军帮忙。

尽管毛主席心中万分不舍,但他还是同意了。他特意叮嘱聂鹤亭,在聂鹤亭前往南昌之前,务必先来见他一面,有重要的事情要说。

让很多人没想到的是,聂鹤亭竟然没去见毛主席。

后来,聂鹤亭一直觉得挺对不起毛主席的。他当时以为,自己去向毛主席告别的时候,毛主席舍不得他走,这样他就没法上前线了。

所以聂鹤亭当时决定先行动再报告

在毛主席爽约之后,很多人都觉得聂鹤亭的形象有了变化。

有人认为,毛主席是一位伟大的人物,他答应的事情绝对不会反悔。如果他有一次爽约,那对他的形象影响非常负面。

实际上,聂鹤亭虽然没有如约前往,也没能顺利到南昌加入新四军,后来他又回到了延安。

全面抗战开始后,聂鹤亭前往东北地区工作,先后担任了松江军区的司令员、辽北军区的司令员以及第四野战军的副参谋长等重要职务。

在这段时间里,聂鹤亭为革命做出了无法磨灭的贡献。

当然,他也有做得不够好的地方。

对军官等级有点不满意

在沈阳战役期间,我军已经逼近城门,敌人的暂编五十三师决定起义。聂鹤亭没有经过请示,直接同意了这个决定。

林彪听说这事很生气,他说道:“他们早干什么去了?等到咱们都打到城门口了,才说要起义,这根本不是起义,顶多算个投诚罢了。”

聂鹤亭意识到自己错了,主动做了反省。

新中国成立后,他成为了装甲兵的副司令。

1955年,我军开始授衔。在授衔的时候,聂鹤亭有点不满意。

聂鹤亭发现,和自己差不多资历的许多人都已经晋升为上将,而自己仅仅被预授为中将,心里感到有些不舒服。于是,他直接找到了罗荣桓,表达了自己的一些不满。

罗荣桓难得地对聂鹤亭发了火,还说暂时不给聂鹤亭授衔,让他好好反思一下。

1955年授衔时,聂鹤亭并未出席。

有人认为,给聂鹤亭将军的军衔可能有些过高,应该降为少将。

罗荣桓也没有点头。

半年之后,罗荣桓经过深思熟虑,最终建议军委给聂鹤亭补授军衔。

于是,聂鹤亭被授予开国中将的荣誉,成为了众多开国将帅中的一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