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最会搞钱的部队:新四军第七师如何用贸易战养活全军
发布日期:2025-11-20 07:44 点击次数:67
你相信吗?一支抗战部队不仅在战场上英勇杀敌,更是创造了根据地经济建设的奇迹——他们做生意做到了连敌人都得乖乖合作。新四军第七师凭借经济高手的运筹帷幄,在汤家沟成立贸易总局,操控粮食市场,甚至与日伪军展开贸易往来,用山货大米换取食盐、药品,后期连炸药机床都能搞到。更令人惊叹的是,他们发行的大江币让根据地百姓只认此币不认法币,成为移动的“印钞机”。从1942年底到1945年春,第七师支援第五师的现款折合黄金达26.5万两,抗战结束后上交中央的资产接近50万两黄金,堪称“富七师甲全军”。这段传奇经历告诉我们:在最艰难的环境里,创新思维和务实操作才是真正的破局关键。
主持人:说起来你可能不信,抗日战争时期最会搞钱的部队居然是支作战部队,他们做生意做到了连敌人都得乖乖合作。 嘉宾:没错,主持人你这个点抓得特别准。就是新四军第七师,他们真是把敌后根据地经济玩出了花,甚至可以说开创了根据地经济建设的先河。 主持人:那咱们先从第七师的来历说起吧。你知道这支部队是在什么背景下成立的吗,据说跟皖南事变有直接关系。 嘉宾:哎对,这个就得说到一九四一年一月了。当时国民党七个师八万多人伏击新四军,这就是著名的皖南事变。浴血奋战七昼夜后,主力部队损失惨重,但你看啊,我们党很快就重整旗鼓,把陇海铁路以南的部队整编成新的新四军,这次足足有七个师和一个独立旅,九万多人呢。 主持人:所以第七师就是这次重整后成立的,那刚开始他们的实力怎么样。 嘉宾:说实话起步相当艰难,全师才两千多人,在七个师里算最弱的。但关键来了啊,组织上特别调来两位经济高手——蔡辉和叶进明,这两人可不得了,他们发现苏皖地区是鱼米之乡,就决定从贸易入手。 主持人:等等,打仗的部队搞贸易,这个转变听起来挺颠覆的。他们具体是怎么操作的呢。 嘉宾:我给你打个比方啊,就像现在搞商业区招商。他们一九四三年在汤家沟成立皖江贸易总局,先操控粮食市场——让第七师切断沦陷区粮源,等粮价上涨再放出根据地存粮。这一下子,上海南京的粮商都跑来做生意了。 主持人:这招确实高明,但更让我惊讶的是他们居然和日伪军做起了生意。这不是在走钢丝吗。 嘉宾:所以说他们胆大心细啊。当时日军后勤紧张,伪维持会长汪子栋和日本顾问楠木重椿偷偷购粮,结果被第七师扣下。逼得对方只能合作,用根据地的山货大米换日管控的食盐药品,后期连炸药机床都能搞到。 主持人:这不就是现实版的暗度陈仓吗。不过有了物资还得有金融体系吧,我听说他们连货币都发行了。 嘉宾:没错,这就是最厉害的地方。他们发行大江币,后期根据地百姓只认这个不认法币。有了贸易区、工业能力和自有货币,第七师就成了移动的印钞机。从四二年底到四五年春,光是支援第五师的现款折合黄金就有二十六点五万两。 主持人:二十六点五万两黄金。这数字什么概念,能养活的部队规模有多大。 嘉宾:这么说吧,当时够国民党二十个甲级师一年开销。第七师战士每月有十元津贴,实现大米自由不说,还每人三条烟。抗战结束后他们上交中央的资产接近五十万两黄金,真配得上富七师甲全军这六个字。 主持人:听完这个经历,其实给我们个启发,就是在最艰难的环境里,创新思维和务实操作才是破局的关键。第七师这套经济模式,确实值得深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