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无限 勇往直前丨14支优质基金,已正式上线!
发布日期:2025-10-08 19:07 点击次数:123
“基金经理年薪百万,股民血本无归”——这句金融圈的“潜规则”,在2025年的A股市场,似乎又一次应验了? 近期,财通基金被推上了风口浪尖。 尽管A股市场情绪有所回暖,但基民们却并未感受到“春风拂面”般的喜悦。
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8月29日,财通基金旗下多只主动权益产品净值增长率超过100%! 表面光鲜的数据背后,却是投资者们“欲哭无泪”的真实体验。
这不禁让人质疑:基金公司赚得盆满钵满,基民的钱究竟去哪儿了? 人们常说,“双十”基金经理是投资界的“老司机”,经验丰富,值得信赖。 财通基金的金梓才,正是这样一位从业15年的“双十”基金经理,管理着明星产品财通价值动量混合。
亮眼的履历和光环,并没能让基民们安心。 翻开财通价值动量混合的历史业绩,数据可谓是“红绿相间”,如同过山车般刺激。
2011年至2024年,年度收益率最高时超过70%,最低时却亏损超过20%。 截至2025年6月30日,该基金A类份额成立以来的净值增长率为408.59%,看似不错,但近三年却亏损了21.34%。
更扎心的是,即使在市场回暖的近一年,收益率也仅为1.32%。 这让不少基民发出灵魂拷问:我的钱放在这儿,还不如存银行?
不仅是金梓才,财通基金旗下的其他基金经理,如夏钦、沈犁、贾雅楠、唐家伟等,也同样面临着业绩的“冰火两重天”。 夏钦管理的财通可持续混合,从业8年多,完整会计年度收益率最高时高达72.45%,最低时亏损也超过20%。 截至2025年6月30日,该基金成立以来的净值增长率为263.27%,但近五年却亏损了7.82%。
沈犁管理的财通多策略升级混合(LOF),近一年收益率高达45.11%,但转型以来也仅为55.08%。 贾雅楠管理的财通均衡一年持有期混合,近一年收益率高达58.64%,但成立以来也仅为11.49%。
唐家伟管理的财通新兴蓝筹混合,近一年收益率达到29.90%,但成立以来也仅为60.66%。 这些数据无不指向一个残酷的现实:基金经理的“纸上富贵”,与基民的实际收益之间,似乎隔着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
更令人玩味的是,财通基金旗下有多达14只产品,在2024年8月31日至2025年8月29日期间,净值增长超过100%。 这意味着,如果投资者在2024年8月底买入这些基金,持有一年,收益就能翻一番。
有多少基民真正抓住了这个机会?又有多少基民在高点“站岗”,最终黯然离场? “辛辛苦苦一整年,不如基金经理一次操作”,这句带着戏谑和无奈的话语,道出了无数基民的心声。 基金投资的本质,是风险与收益并存。
但当风险完全由基民承担,而收益却主要流向基金公司和基金经理时,这种投资模式是否还能持续? 面对“旱的旱死,涝的涝死”的基金市场,我们不禁要问:基金公司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是否真正考虑了基民的感受?在信息披露方面,是否足够透明?在风险控制方面,是否足够有效? 说到底,基金投资是一场信任的博弈。 如果基金公司不能赢得基民的信任,那么再华丽的业绩数据,也终将黯然失色。
那么,面对“冰火两重天”的基金业绩,你还会选择继续相信基金经理吗?你认为基金公司应该如何提升基民的投资体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