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人民币的致命短板闲置不生息将如何撕裂银行生态吗
发布日期:2025-10-08 06:55 点击次数:155
打开手机钱包,看着那几百块静静躺着,很多人心里有点憋屈。说实话,存银行还能拿点利息,买货币基金还能再赚点,放在数字人民币里就像放进抽屉,啥回报都没有。我跟你说,真心的,这不是小事,就是啊。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穆长春点破痛点“老百姓和企业手握闲置不生息的数字人民币,本质上是失去了货币的时间价值。”专业词讲得直白,M0、100%准备金,听着就让人有点发蒙。
把钱放进数字钱包那刻,这钱直接回笼到央行,商业银行拿不到这笔存款去放贷,流动性就被按住了。别以为是空话,一位国有银行员工直言“我们现在像是‘免费打工’。”我跟你说,这话不夸张,就是运营、风控、反洗钱的成本都压在银行头上,收益却记在央行账上,长此以往,谁还愿意掏心思去优化用户体验?
历史给我们提了个醒,货币形态每次变迁都绕不过“单一性”问题。数字人民币为了保持等值可换,采用了双层运营架构,既要保证金融安全,又得兼顾效率。现实里技术正在发力,像币串技术、全局统一账本不是哗众取宠——一个供应链试点把融资周期从一周压到24小时,坏账率从8%降到3%;跨境结算把三天缩到一小时,还省了手续费。说句实话,这种技术堪称利器,我才不信-呢,真心的。
那机制怎么改?有建议把部分流通手续费分给运营银行,甚至探索对超过一定余额给出活期利息,刺激用户把闲钱留在钱包里。如果余额超过100元就能生息,用户留存和使用意愿会变大。问一句难道我们愿意要一个方便却不划算的钱包吗?别甩锅,数字人民币要走向日常必备,得靠两条主线生息机制能否落地,技术赋能能否再升级。路怎么走?大家拭目以待,眼下这场试验既是金融创新,也是对整个银行体系的一次体检,谁舒服谁疼,终归要把钱的时间价值找回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