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体育
意昂体育

热线电话:

和优秀的人在一起,做有趣有挑战的工作|张一鸣谈创业和管理

发布日期:2025-09-19 08:11    点击次数:84

他1983年4月出生于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2005年从南开大学软件工程专业本科毕业;29岁创立字节跳动,仅用10年时间就做到了世界第一;在正在进行的中美贸易冲突中,他旗下的TikTok成为中方的一张王牌,价值堪比千军万马。他就是张一鸣。这里汇集了他的一些很有价值的观点,相信对我们每个人都会有所帮助。

选择挑战

我是张一鸣,是80后的“技术宅”,在朋友、同事的眼中,我是一个不善言谈、很低调的人,好像除了写代码,没有什么兴趣爱好。我觉得说自己是“技术宅”不够准确,确切地说,我应该是一个不安分的“技术宅”,因为我不安于现状,不愿意一直做一个码农。我喜欢有挑战的事情,喜欢有难度的事情,喜欢获得更大的成就感,而不是平平庸庸、碌碌无为。所以,我选择了创业,选择了不断地创业,因为我觉得每一次创业都能让我获得前所未有的成就感。——2014年张一鸣参加《超级脱口》采访实录

接受自己

两年前,我在“开言英语”上,听到一本畅销书叫The Power of Now(《当下的力量》)。其中有一段话:所有的消极都是由心理时间的累积和对当下的否定造成的。不安、焦虑、紧张、压力、忧虑——一切的恐惧都因过于关注未来而引起;愧疚、遗憾、怨恨、委屈、悲伤、苦涩——一切的不宽恕都因过分关注过去而出现。这个描述可能听起来很严重。我想举一个自己的小例子。我在生活中,不算特别有规律,也不算特别有纪律性,经常看手机,听音乐、看今日头条、刷抖音西瓜,跟外界传说的不大一样。有时候晚上计划做一个工作,但后来被西瓜上有意思的内容吸引了,看了很久。睡前又有点懊恼,唉,我要做的事情没有做,然后报复性地工作一会儿,但又导致晚睡(我真心觉得睡眠很重要),第二天重要会议上精神很不好。其实这个时候,你应该做的是赶紧去休息。我现在虽然还经常没计划,但是至少发现太迟了,不懊恼,马上去睡了。——2021年3月演讲

学习型组织

我们是要保持学习的组织,因为我们做的是创新的事情,很多事情大家都没有做过。移动互联网怎么推广呢?这个问题才诞生三年,不可能有专家,很多公司招聘是这么描述的:“大学毕业五年,三年以上经验,20万代码要求……”在我们公司,要是HR写出这样的招聘启事是会被批评的。为什么呢?比如说大规模机器学习只有两三年的应用场景,如果你要求一个很有经验的人,这本身就是不切实际的,这个技术本来就在日新月异地变化。所以,我们在招聘过程中,一般对人最常见的要求是要有好奇心、爱学习、爱折腾、爱动手,我们希望构建一个学习型的组织。——2015年9月5日中国青年领袖公益演讲

高级人才的基本素质

选择越高级影响越大的人才,越要看一些基本素质:理性、逻辑、修养、企图心、自我控制力。——2010年8月张一鸣微博

公司存在的意义

大家应该了解,我一直很重视人才招聘,对个人的潜力充满期待。我认同德鲁克的说法,对于公司内部来说,公司存在的意义,是通过公司这个方式实现人们的创造力。我会再加上另外一句——让每个人有更丰富、更有意义的经历和体验。对的,和我们用户产品的使命一样:Inspire Creativity, Enrich Life(激发创造力,丰富生活)。——2020年字节跳动内部信

和最优秀的人一起工作

我们发现要招到优秀的人,需要待遇好,仅仅待遇好还不够,还要有远大的愿景,要让他感受到不仅在完成工作,还在完成伟大的产品,给很多人提供优质的服务,能够对社会有正面的、积极的影响,这是招到优秀人的条件。待遇是必要的,但是不是充分的。当然,我在招聘过程中经常跟候选人讲,找工作有很多标准,不是只有一个标准叫作“钱多事少离家近,睡觉睡到自然醒”,我觉得最重要的标准不是这个,而是“和最优秀的人做有趣和有挑战的工作”,你看你的团队是不是优秀的,你周围的人是不是值得你学习的,你做的事是不是有趣、是不是有难度,这是最关键的。所以如果在座有选择工作选择事业的年轻人,我也是这个建议,和最优秀的人做有趣和有挑战的工作,这就是标准。——2015年9月5日中国青年领袖公益演讲

自我管理的人

首先发展是最重要的,发展可以解决很多问题。其次,理念也很重要,我们在很多事情上不是特别有经验,所以应对这些挑战时不会瞎折腾。不要头脑发热说某某公司引入了什么卓越计划,我们就要引入什么模式。既然管理不是特别有经验,那就少管理,招聘好一点的员工,告诉他目标,让他自己管理。这也许不是最高效的办法,但肯定是一个还不错的方式。——2015年4月29日《好奇心日报》采访张一鸣

坦诚降低成本

2016年之前我看很多东西,也有很多思考,并且在我们公司管理中进行实践。字节范中的坦诚清晰,来源于我试图理解杰克·韦尔奇在《赢》中的反复强调——坦诚降低组织交易成本。“知识型组织中,每一个人都是管理者”,这是德鲁克关于管理者的重新定义。

德鲁克的启发

“知识型组织中,每一个人都是管理者”,这是德鲁克关于管理者的重新定义。德鲁克对于目标管理的思考,启发了我们对于组织有效性的重视和OKR(Objectives and key Results,目标与关键成果法)的实践。他和科斯的想法,促使我思考企业边界是什么,以及如何从外部视角衡量组织内部的交易成本。我们坚持的“Context, not Control”(情景,而非控制)的理念,受到Netflix(李飞)的直接影响,当然也很大程度上跟哈耶克关于理性的自负的论述有关,我认识到信息透明、分布式决策和创新的重要性。科技公司组织方式变化,会带来很多新的变化,在业务、财务、人力方面都有体现。财务上,如何把UG中的LTV(Life Time Value,生命周期总价值)引入内部财务报表,各个业务之间应该如何结算成本。人力上,在职能、业务、市场三个维度交叉下应该如何组织人才。当然相应的,企业内部工具也需要新的研发优化。对我们来说,过去两年,其实是问题多思考少。我之后会花更多时间学习研究,也和ES(Elasticsearch,搜索引擎)的同事一起讨论提升。——2020年字节跳动八周年演讲

自我驱动

保持工作简单跟灵活,在人才上也是有要求的,如果你招聘的人是理解能力、判断能力很差的,是不会简化问题的人,那么你是很难保持简单和灵活的。为什么?因为会产生噪音,你需要把规定定得非常具体才能达到效果。所以,我们觉得要保持工作简单灵活,需要招聘高素质人才。高素质人才还有一个特点,自我驱动。如果你不是自我驱动的高素质人才,可能就需要上下班打卡。很多人不是自驱的,所以他们需要打卡。如果是一个自我驱动的人,你可能只需要每个月或每个季度检查一下他的工作,给他一些反馈就可以,而不需要对他每个工作做很细节的要求。我们认为最好的管理不是自上而下的控制,而是自我驱动。这个驱动要信息透明,他要知道公司的愿景是什么,部门的愿景是什么,在公司的范围内他自己感兴趣并且能做好的事情是什么,他把这些事情做好就好了,这就是我们的价值观。——2015年9月5日中国青年领袖公益演讲

平常心

过去一年跟很多同事有交流,我觉得保持平常心的人,比较放松,内心没有扭曲,观察事物细腻,实事求是,比较有耐心。他们往往更能把事情做好。大多时候,人在没有偏执或者杂念的情况下,都能够有很好的判断,有个说法是“本自具足”。保持平常心才能做出非常之事,我们周年的主题是“Remain Grounded, Keep Aiming Higher”,我的理解,这两句意思是相似的,只有心态越平稳,才能扎根越牢,才能够有魄力、有想象力去做更难企及的事情。——2021年3月字节跳动九周年上的讲话

all-in有时候是偷懒

我特别想说:不依赖捷径,少用杠杆。举两个例子。很多人做业务会说要all-in(扑克游戏术语,全部押入),一下子结束战斗。我自己觉得,随便说all-in的团队有很大问题。all-in有时候是一种偷懒,如果你想得很清楚了,战略应该如此,那没有问题。但我的感受是,在很多时候,只是“我不想再想了,就这样吧,行就行,赌一把吧”。还有一种走捷径的方式是:对事物的过度抽象,对方法论的过度追求。我自己的感受是,方法论其实没有那么有用,大部分情况下甚至可能是没什么用的。因为你对一个事情抽象,相当于思维上加杠杆。一旦这个杠杆加错,通常是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其实这种现象有一个对应的说法,叫作“理性的自负”,这也是人的ego(自我)。因为知识有限性是非常明显的,很多是非结构化的知识,过度地使用概念其实是无助于理解的,避免过度抽象使用方法,也是一种平常心。——2021年3月字节跳动九周年演讲

投资回报率

薪酬投入要提供最好的ROI(投资回报率,即通过投资而应返回的价值)。我们常看到一个词,人力成本,很多公司把人才当成耗损的成本。尤其是比较节约的CEO会想,我很便宜地找到这个人,挺好的。但其实,如果拿美国对比,美国的人力成本特别贵,中国的人才去美国之后,待遇也都会增加两倍三倍。中国、印度、柬埔寨的人力成本低,但仍然是美国发展得最好。核心的原因是,美国通过配置优秀的人才获得更好的回报,所以问题关键不是看成本,是看回报和产出。公司的核心就是要通过构建好的配置,配置好的生产要素,让公司有最高的ROI,并且给每个人提供好的ROI,所以公司的核心竞争是ROI的水平而不是成本控制水平。只要ROI好,薪酬越多,说明回报越好,这跟投资一样。所以我们一直跟HR部门说,我们希望pay top of the market。我们主动要求HR部门至少每年要对市场薪酬做一次定位,保持市场薪酬在业内领先。当然如果人力成本很高,反过来要求公司必须能把这些人配置好,发挥好,但这正是一种进取的姿态。——2016年源码资本年会演讲

保持学习

作为一个企业雇主,我们更喜欢能够学习多种知识能力的人。比方说我们公司的产品经理很多都是工程师转型的,还有一部分是设计师转型的;人力资源负责人是学电子转型的;行政的负责人是学计算机转型的。纯专业对口并不是这么关键,更需要的是能够学习多种知识,保持学习能力比知识的积累可能更重要。现在的互联网可以随时获取知识,你自己组织知识结构、更新知识结构的能力,我觉得可能更重要。——2018年3月20日张一鸣对话钱颖一

鼓励多看书

泰达图书馆真的很棒,你需要哪本书,只要在BBS上留个言,他们就会买回来,特别好,而且会买很贵的书,按美元计的书,比本部还要好。而且看书看累了,我就到湖畔发个呆,或者在泰达公园散步,给自己列出各种各样与短期目标无关的问题来思考。这些问题对短期确实没有影响,但有这样的环境,去思考长期问题挺好的。当然,那时候我也有困惑,觉得看的这些东西和思考的问题都很有意思,但在生活中没什么用。直到后来我进入互联网行业并开始创业,各种各样的知识才连成线,帮我理解行业、理解管理,更快地掌握不熟悉的领域,包括如何让信息得到更有效率的组织和分发,从而改变各行各业的效率。——2017年11月15日南开校友会演讲

让员工说出期望

我总鼓励员工大胆地和上级说出期望,不要考虑合不合适。虽然这些期望经常不能达到,但可以灵活调整和沟通。如果不说,他最终转成别的形式来满足甚至离开,损失更大。为人nice(和善)的员工经常为公司考虑,不好意思提,其实不提不好。——2012年2月张一鸣微博

拒绝形式感

任何带有等级的形式化的称呼,都可能潜移默化压制内容。比如说我叫他“楚方老师”,批评他的时候心里就可能有顾忌,即形式感会压制内容。——2015年6月29日 张泉灵采访张一鸣

避免敬语

我们不用敬语,我不知道在公司各位是怎么称呼上级的,有叫老板的吧,或者叫某某总,或者叫老大,或者叫某某哥某某姐,这在我们公司是不允许的,不允许使用敬语。大家说我们在面临一个巨变时代,外部是不断变化的环境,公司及时对外部环境做出响应,平等的畅所欲言的氛围非常重要。敬语是形式化的东西,它会有心理暗示。我是不是不能批评他。比如大家都叫他张哥,所以我不好意思批评他。所以我们需要消除形式化的心理障碍,我们不提倡使用敬语,我们也不使用“您”,都称呼“你”,当然这也是简单,淡化复杂性。——2015年9月5日中国青年领袖公益演讲

不装是文化

“不装”也是我们的文化,我们觉得是保持简单和灵活性的文化。我们要求所有的HR的邮件,所有的同事沟通中要去官腔、去形式化,尽量不要做形式化的东西,表面上搞得很隆重,但其实没有实际的效果。——2015年9月5日中国青年领袖公益演讲

人才是最重要的资源

如今我最多的夜归也是去见候选人,有时候甚至从下午聊到凌晨。我相信并不是每一个CEO都是好的HR,但我自己在努力做一个认真诚恳的HR:披星戴月、穿过雾霾去见面试候选人。有一天,看见工程师同事用平衡车上下班通勤,我觉得很不安全……我调侃说这是一种把公司重要资产置于风险中的行为,想要没收他的平衡车。这当然是玩笑话,但追求人才过程的不易,让我更加意识到他们的宝贵,人才是今日头条最重要的资产,我要好好保护他们。——2016年1月张一鸣获“创业邦年度创业人物”演讲

信息是人类文明最重要的部分

过去20年,人工智能一步一步从理论书籍上来到了现实世界。我五年前创立今日头条时候的初衷,是希望在信息时代加强人和信息的连接。我认为,文明的前提和标志,是信息的充分流通,今日头条也是最早把人工智能技术大规模应用于信息分发的公司。我们的愿景是做“最懂你的信息平台、连接人与信息、促进创作与交流”。当我们谈论信息的时候,不只是在谈股市信息、天气预报、交通路况,信息是整个人类文明的编码,是人类历史、今天、未来所有思考与表达的总和。信息是人类文明最重要的部分。——2017年12月人工智能与人类文明论坛峰会致辞

保持创业文化

我们每两个月有一个全员会,有一个员工提问:公司如何变得很成熟?我的想法相反,我们恰恰要保持年轻,不要对新事物随便持否定批判的态度。新事物出现一定有它的原因,一定要去体验,去尝试,去观察它的发展。我们对团队有很多要求,很早的时候,我发现管理团队不用抖音,很着急。我要求他们每个月拍两条视频,要获得多少个点赞,用强制手段让大家保持年轻。我们公司企业文化是始终创业,类似亚马逊的Always Day 1,永远像公司创业第一天那样思考,永远思考用户在想什么。——2018年3月20日张一鸣对话钱颖

学习星巴克

2013年的时候我去了一趟西雅图,参观了微软和星巴克的总部。微软的总部就像一个风景优美的校园+度假酒店,设施完备,福利良好。众多名校的佼佼者毕业后即加入这个顶级的企业,职业生涯亮丽舒适,生活优雅小清新。但是我感觉并不好。因为和微软的员工交谈发现他们对行业和用户并不敏感。到了星巴克的时候,看到这个成立26年的公司居然只租了一栋很普通的楼,装修虽然美观舒适,但是丝毫不显豪华精致。同行的某位大叔告诉我,星巴克认为如果设计建设一个功能太完备舒适的总部,大家会产生舒适感,跟外界隔离,容易内部视角。我们和星巴克创始人舒尔茨开了一个短会,也是在一个类似过道的休闲区中进行。星巴克是一个卓越的公司,不信大家可以查查他们过去20年的股价,他们的文化也很有特色,非常注重平等、品质和顾客。——2016年3月张一鸣内部信

世界是多样化的

企业和媒体的区别在于:媒体是要有价值观的,它要教育人、输出主张。这个我们不提倡。因为我们不是媒体,我们更关注信息的吞吐量和信息的多元。我们会承担企业的社会责任,但我们不想教育用户。世界是多样化的,我不能准确判断这个好还是坏,是高雅还是庸俗。我也许有我的判断,但我不想强加我的判断给今日头条。如果我在现实生活中也没有说服别人,为什么我要通过我的平台说服别人?——2016年12月14日张一鸣接受《财经》采访

CEO应是HR

其实,一名CEO应该是优秀的HR,如果把公司当作一个产品,主要有三种输入。第一种是钱,资金输入;第二种是机会输入、信息输入,业界在发生什么,要有什么改变,这个考察CEO的判断;第三种是人才输入。公司的产出是利润、是服务、是产品,在输入跟输出之间,取决于输入质量以及对输入的配置。资金是否有效使用,人才是否有效使用,这部分是管理。输入和管理决定输出,在定了公司业务方向后,输入中最重要的是考虑人才的输入。除了CEO要做HR, HR也要做好HR。行业的现状是HR的门槛低,我觉得,HR不仅是招聘,还要参与公司的组织管理、协助CEO和业务主管进行招聘和人才的配置,要对公司、对组织能力有深入的思考。我认为,甚至可以说,人力资源其实就是指对人力资源的理解。如果你准确理解你的业务目标,同时衍生出对岗位的理解,并且你对业界的人才非常理解,那么业界的人才都是你的,因为人才都是流动的。如果一个公司不能正确理解人才,那么他的人才并不是属于他的。经常会出现一个情况,一个人在这个公司表现并没有很好,出去别的公司或者创业获得很大的成功,这就说明他并不是你公司的人才,因为你没有正确理解从而使用。如果给HR提一个很高的标准的话,我觉得要能写出How Google Works这样的书。如果HR不能对如何组织,以及如何动员产生效率有理解的话,只是做招聘等事务性的工作,其实离一个优秀的HR还非常远。——2016年源码资本年会演讲

激励策略

人才机制主要包括三个要点:第一个是回报,包含短期回报、长期回报;第二个是成长,他在这个公司能得到成长;第三个是他在这个公司精神生活很愉快,他干起事来觉得有趣。——2016年源码资本年会演讲

锻炼人才

传统的单位可能要写可行性验证报告,然后开研究会讨论。而我们是70%靠谱就上线,上线看结果,先5%的用户试一下这个功能,反馈不好就下线,所以我们鼓励犯错误。我们每天都有功能上线,线上产品每天都有迭代,每天都能搜到昨天功能改进效果是上升了还是下降了,上升幅度大不大,要不要做下一步的实验。所以容错也是保持灵活的机制。比如航空公司是不容错的,所以每个飞行员需要非常复杂的培训,非常缓慢的上岗流程。但是在我们这种公司不是的,一个非常优秀的毕业生或者毕业一两年的人,如果他基础很好,他在一两年很快就能成为公司的骨干。为什么?因为他有最大的锻炼机会。——2015年9月5日中国青年领袖公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