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深夜发文,要中方迅速增加四倍大豆采购,否则协议无法达成
发布日期:2025-08-19 09:02 点击次数:182
特朗普深夜一声吼,大豆市场抖三抖! 这位美国前总统在凌晨11点发出“最后通牒”:中国必须把美国大豆订单翻四倍,否则别想签贸易协议。 芝加哥期货市场应声上涨,可中国买家却集体沉默粮仓里早堆满了巴西豆子。
8月10日深夜11点,特朗普的Truth Social账号突然更新。 他用大写字母强调“迅速增加四倍订单”,声称中国正面临大豆短缺危机,而美国农民能提供“最优质大豆”。 他还承诺“提供快速服务”,并特意感谢中国领导人。 这条推文直接挂钩贸易谈判,暗示大豆订单翻倍是达成协议的前提。
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的大豆价格应声上涨2.38%,重回每蒲式耳10美元上方。 市场兴奋只维持了半小时,交易员们很快意识到:中国买家根本不在美国新豆采购名单上。 截至7月底,中国对美国新季大豆“零订购”,创下2005年以来最迟采购记录。 如果8月继续空白,将刷新1999年以来的历史。
特朗普口中的“大豆短缺”被数据直接打脸。 中国海关最新统计显示,7月大豆进口量高达1167万吨,同比增长18.5%,创下历史同期峰值。 支撑这个数字的正是巴西大豆该国传统出口旺季今年意外延长,7月对华发运量仍处高位。 ,上半年中国累计进口大豆6104万吨,同比增长4.6%,粮仓储备充足。
中国饲料企业甚至在8月初单日订购190万吨豆粕,提前锁定10月至次年1月的需求。 美国农业咨询机构AgRadar创始人直言:“所谓短缺纯属虚构,中国采购逻辑已彻底转变。 ”
巴西农民正成为最大赢家。 2025年上半年,巴西大豆占据中国进口总量的65%,相当于每10船抵达中国港口的大豆中,7船挂着巴西国旗。 价格优势碾压美国:8月初美湾大豆报价每吨392美元,看似便宜,叠加中国对美国征收的报复性关税后,实际成本比巴西大豆高出27%。 而巴西帕拉纳瓜港大豆报价仅439美元,免税直运的优势让美国毫无竞争力。
美国中西部粮仓正被焦虑笼罩。尽管美国农业部8月初报告显示大豆优良率达69%,创五年最高,持续干旱已迫使官方下调2025/26年度产量预期。 更残酷的是新作滞销:本年度美豆销售量同比暴跌20.8%,仅完成出口目标的7.5%,不足历史均值的一半。 爱荷华州的农场主杰森·伯克看着满仓大豆发愁:“仓库快爆了,银行贷款下月到期。 ”
这种困境早有伏笔。 2018年贸易战期间,中国对美国大豆加征25%关税,美国市场份额从40%暴跌至18%。2025年4月,中国单次向巴西订购240万吨大豆,相当于美国对华月均出口量的1.5倍。 美国大豆协会主席迦勒·拉格兰警告:“成千上万农场面临破产! ”
特朗普的深夜喊话恰逢关键时间点8月12日是中美关税休战协议到期日。 白宫虽释放可能延期的信号,未正式确认。 中国驻美大使谢锋6月出席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晚宴时,早已点破矛盾核心:“中国想买的美国不卖,光靠大豆牛肉怎么解决逆差? ”他指的是美国长期限制对华出口高科技芯片等产品,却单方面要求农产品倾销。
中方应对策略悄然形成三重防线。 在供应端,首次向阿根廷开放豆粕进口,直接获取蛋白质而非原料大豆。 阿根廷年度出口总量足够覆盖中国数月的豆粕缺口。 在品类上,推广低蛋白饲料技术,畜禽饲料豆粕用量从17%降至12.8%。 在布局上,上半年超量进口形成的豆粕库存,为四季度博弈留足缓冲空间。
特朗普上周二接受CNBC采访时,把大豆与高层会晤捆绑:“如果我们达成协议,我很可能在年底前与他会面。如果达不成,会晤就没有意义。 ”他原计划9月3日在白宫接待波兰总统,这意味着无法出席北京九三阅兵。 10月东盟峰会本是潜在见面契机,若大豆要求被拒,会晤可能搁浅。
美国贸易商曾想出一招“曲线救国”:把低价美豆转销巴西压榨厂,腾出的巴西大豆则高价卖中国。 这个“三赢构想”被现实击碎巴西内陆运输成本吞噬价差优势,阿根廷虽具备港口直通压榨厂条件,规模有限。 北美大豆想进中国市场,只剩“取消关税”这一条路。
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的电子屏上,大豆价格涨幅已回落至0.8%。 罗萨里奥港的起重机正把阿根廷豆粕装进中国货轮,马托格罗索州的运豆卡车在雨季前抢运最后一批收成。 中国买家的沉默背后,是粮仓里4937万吨大豆储备,以及供应链上早已筑起的粮食防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