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体育
意昂体育

热线电话:

美喊打俄未停?8月6日,中俄水下合作藏战略深意最新进展

发布日期:2025-08-09 07:59    点击次数:149

美国核潜艇往俄罗斯家门口凑,中国潜艇却悄悄停在了俄远东军港。这出“美攻俄守、中俄联手”的戏码,8月4日在太平洋西岸同时上演。

先看美国那边。8月1日,美国总统亲自签令,两艘核动力潜艇大张旗鼓往俄罗斯方向调动。媒体跟着起哄,说这是“回应俄前总统核挑衅”“给俄罗斯震慑”。可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更像场“媒体表演”——潜艇明明早就在全球晃悠,偏挑这时候改道;部署本该悄无声息,偏要高调宣布“具备压舱石能力”;总统在演讲里直接提指令,后续才让海军执行。

俄罗斯的反应很淡定。官方只说“无意卷入媒体博弈”,没紧张也没躲闪。俄军潜艇部队常年保持高强度活动,美潜艇靠近反而给了他们“反潜演练”的机会。毕竟,真要动手,俄军远东舰队也不是吃素的;不接招,又显得“被压制”。这种“不卑不亢”的态度,把美国的“威慑戏”唱成了“独角戏”。

再看俄罗斯东边,中国潜艇的动作更耐人寻味。同一天,一艘基洛级潜艇带着驱逐舰、补给舰编队,悄悄停靠符拉迪沃斯托克军港。没高调宣传,没提前造势,直接进港整编,准备参加“联合海2025”演习。这是中俄海军首次以潜艇对潜艇的方式在远东近海协同,也是中国潜艇首次公开靠泊俄远东军港。

对比美国的“声势浩大”,中国的操作堪称“静音进场”。基洛级潜艇虽非中国最新技术,但对俄方技术构造了如指掌,联合演习无需过度防范。这种“适度开放”本身就是信任的信号。演习科目更实在:反潜演练、火炮联动、通信协调、潜航覆盖,全是实战化内容。俄媒评价“罕见协同”“首次实操”,西方媒体却连张清晰照片都拍不到——中俄舰队全程关闭媒体区,连演习细节都散见于外媒简讯。

这场演习的“含金量”远超表面。中国潜艇首次使用俄方港口加注补给、接入战术通信链路,相当于交出了部分指挥节点;俄方则开放了远东港口设施,7月底还新建了两个潜艇泊位。更关键的是,两国舰队在无预设剧本的情况下完成了多次战术协同:火炮锁定、编队规避、空中引导、水下同步,靠的是通用战术框架的“即时默契”。这种默契,比任何演习都更能反映两军的真实协作水平。

美国那边还在“补锅”。总统办公室连发三次声明,说潜艇部署“可逆、战术性但具战略意义”;国防部一边否认挑衅,一边强调“必要时扩大威慑范围”。这像极了“自己打自己脸”——既想通过媒体造势,又怕真激化局势。而美国海军在日本、阿拉斯加频繁反潜巡逻,侦察机聚焦北海航线,明摆着是冲中俄联合演习来的。

俄罗斯的回应更“实在”。符拉迪沃斯托克南部军港扩容,能接纳远程潜艇编队;舰队多次“夜航巡逻”,路线覆盖日本海北部至鄂霍次克海东缘。这些动作不是“展示肌肉”,而是对中俄联合行动的“隐性配合”。两军节奏通过“非对称部署”形成联动,未来甚至可能在亚洲区域执行“联合侦巡任务”——不是联合作战,而是“联合存在感”。

这场美俄中的水下博弈,暴露出三个关键信号:

其一,美国的“威慑外交”越来越像“表演艺术”。核潜艇调动、总统喊话、媒体造势,看似强硬,实则不敢真动手。毕竟,真要在俄罗斯家门口擦枪走火,美国也没把握全身而退。

其二,中俄的“静默合作”比“高调表态”更有力量。中国潜艇低调靠港,俄军港口悄悄扩容,联合演习全程封闭——这种“不声张”的协作,恰恰说明双方对彼此的信任已深入战术层面。

其三,西方的“围堵”正在失效。美国拉拢盟友军援乌克兰,可欧洲国家各有算盘;日本跟着美国喊打俄罗斯,却不敢真的军事介入。反倒是中俄,在西方施压下选择“水下联手”,用实际行动打破了“孤立对抗”的叙事。

当美核潜艇还在“表演”,中俄潜艇已在远东水下完成了一次“无声的握手”。这场博弈的结局或许早已写明:高调的未必是主角,低调的未必是背景。真正的大国较量,从来不在口号里,而在行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