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访英期间,英国突然放出涉台海 “狠话”,背后有何图谋?
发布日期:2025-08-04 11:40 点击次数:81
2025年7月25日,特朗普的专机刚在苏格兰落地,他就直奔自己的高尔夫球场转悠。结果没两天,英国国防大臣约翰·希利在澳大利亚那边就抛出重磅话,说如果台海出事儿,英国准备卷进去打仗。这前后脚的节奏,让人忍不住想,是不是英国在借特朗普的东风,给自己加码啊?
先说特朗普的这次英国行吧。他是2025年1月刚上台没多久,就开始到处飞,推行他的贸易保护政策。这趟苏格兰之行,本来是计划四五天的,表面上看是私人行程,顺便谈点生意。7月25日,他先去了自己的坦伯利高尔夫球场,那地方是他家族的产业,占地广,风景不错。他在那儿待了会儿,检查球场运营啥的。
第二天,26日,他又和欧盟委员会主席乌尔苏拉·冯德莱恩见了面,地点还是在苏格兰的一个私人庄园。两人聊的主要是关税问题,结果欧盟那边基本同意了特朗普的要求,美国对大部分欧盟商品加征15%的关税。双方都挺满意,没啥大反对声浪。这事儿一出,欧洲媒体炸锅了,说特朗普的强硬作风又得逞了。
然后,特朗普转头就和英国首相基尔·斯塔默碰面了。斯塔默是2024年大选上台的工党领袖,强调经济稳定,对美贸易依赖大。他和特朗普的会晤是非正式的,焦点还是贸易。美国对英国的关税是10%,没附加条件,但斯塔默特别想在钢铁关税上再压压价。两人见面后,斯塔默提了这事儿,特朗普听着听着就敲桌子强调自己的立场。
会晤结束,斯塔默送特朗普上车,两人看起来还算融洽。但英媒报道说,这次见面其实是英国在争取更多让步,尤其是钢铁关税。特朗普的访问从25日到29日,中间还夹着和欧盟的谈判,感觉就是在用贸易牌拉拢盟友。
就在特朗普还在英国晃荡的当口,7月27日,英国皇家海军的“威尔士亲王号”航母到了澳大利亚达尔文港。这艘航母是英国的主力舰,搭载F-35B战机,还有皇家海军陆战队的第42突击队。它们来参加的是“护身军刀-2025”演习,由美国和澳大利亚主导,集结了19个国家、超过3.5万兵力。演习内容包括海上拦截、登陆作战啥的,规模不小。英国这次派航母过去,是30年来第一次在澳大利亚部署航母打击群。演习后,这艘航母还计划北上,经过菲律宾、日本,甚至可能过台湾海峡,直奔中国周边。
希利作为国防大臣,正好在澳大利亚视察。他登上航母,和澳大利亚副总理理查德·马尔斯一起巡视。面对媒体,希利直接放话,说如果台海发生冲突,英国倾向于用实力确保和平,准备在印太地区像过去那样打仗。这话一出,全球媒体都转了。
英国以前在台海问题上总是模棱两可,这次居然明说“参战”,还是在联合军演期间,明显有深意。希利强调英国对亚太的影响力,但后来又补了一句,说希望通过和平外交解决争端。典型的英国外交风格,先硬后软,留后路。
这事儿和特朗普的访问时间重叠得太巧了。特朗普在英国谈贸易,英国就突然在台海问题上表态强硬。外界猜,英国这是向特朗普示好,换取关税上的优惠。毕竟,美英贸易谈判早结束了,但钢铁关税一直是英国的心病。英媒说,斯塔默和特朗普见面,就是要求降低对英国钢铁的关税。英国军方这么一喊,等于在印太框架里抢位子,借此提升战略地位。
但说实话,英国的实力够吗?皇家海军就两艘航母,六艘45型驱逐舰,十来艘护卫舰。“威尔士亲王号”上的F-35B,有10架是美国海军陆战队的,由美方人员操作。英国的航母没弹射器,只能滑跃起飞,战机载弹量和航程都有限。2022年,这艘航母还因为轴系问题停航8个月,技术故障频出。远洋作战更多是象征性的,不是真刀真枪的实战能力。英国一边说坚持一个中国政策,一边又在国际会议上推台湾参与组织,虽然没正式法案,但动作越来越明显。
经济上,英国对中国依赖重。2024年,中国赴英留学生降了12%,但中国学生占英国高校国际生的30%以上,学校财政一半靠他们。英国奢侈品销售近四成来自中国市场,罗尔斯·罗伊斯公司的最大客户是中国航空公司。要是中英关系闹僵,英国多个行业得遭重创。希利的表态,看起来更像是政治动作,不是真军事准备。英国想在美国主导的印太联盟里分杯羹,但军力和野心不匹配。
再看特朗普这边,他上台后就忙着贸易战。和欧盟的15%关税协议一签,欧盟基本让步了。英国想沾光,斯塔默的会晤就是机会。特朗普在苏格兰还去了阿伯丁的另一个球场,巡视自家产业。整个行程混着公私,媒体批评他用总统身份推销私人生意。但特朗普的风格就这样,直来直去,不藏着掖着。
希利的言论一出,台湾那边欢迎,国防部说感谢英国支持。澳大利亚也附和,说和平稳定重要。但中国媒体不干了,说英国这是殖民旧梦没醒,台湾问题是核心利益,别碰底线。全球时报直接批希利,残留帝国心态。英国的模糊策略,在香港问题上也用过,这次台海又来一套。
演习“护身军刀-2025”从7月13日到8月4日,英国的参与是近年亚太布局的延续。2021年,“伊丽莎白女王号”航母就巡航过亚太。现在“威尔士亲王号”接棒,显示英国不想在印太退场。但现实是,英国国防预算有限,战略野心大,容易两头空。希利的话,虽然强硬,但英国政府强调没变对台政策,还是希望外交解决。
特朗普结束访问回华盛顿,继续推贸易协议。斯塔默忙国内经济,希利管海军部署。冯德莱恩回布鲁塞尔协调欧盟。英国的表态,没改台海现状,只在舆论上搅了水。经济压力让英国外交难办,进退两难。
这事儿内涵挺深。英国借特朗普访英,放大自己在印太的声音,但底气不足。特朗普用关税当杠杆,拉拢盟友。台海问题敏感,英国这么一搅,等于提醒大家,西方在亚太的动作越来越频繁。但真到冲突,英国能扛多少?经济依赖中国,又想军事上跟美国绑紧,矛盾一大堆。说白了,政治家的话听听就好,实际行动才见真章。
接地气地说,普通人看这事儿,就觉得大国博弈离自己远,但影响真不小。留学生减少,奢侈品销售掉,航空公司订单少,这些都连着就业和经济。英国人得掂量,值不值为了战略地位,赌上经济。特朗普的访问,本是贸易谈,结果扯上台海,世界越来越小,一件事连一堆。
总的来说,这前后事件连着看,英国在用军事表态换贸易筹码。但长远看,不可持续。希利的强硬,更多是姿态。特朗普的关税战,继续推。台海和平,大家都说好,但动作越来越多。希望别真闹大,普通老百姓遭罪。
#优质图文扶持计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