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女篮73-69险胜澳大利亚,要卫冕亚洲杯,必须解决3个问题
发布日期:2025-07-21 02:30 点击次数:104
终场前19秒,杨力维在湿滑地板上摔倒后仍稳稳两罚全中,而澳大利亚球员上空篮不中,中国女篮以73-69惊险复仇澳大利亚。
这场7月8日晚在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体育馆结束的热身赛,虽终结了此前13分惨败的颓势,却暴露出外线失准、防挡拆漏洞、关键球硬解缺失三大致命短板,为7月13日开打的亚洲杯卫冕征程蒙上阴影。
外线崩塌:空位打铁成常态,罚球命中率仅五成
全场比赛,中国女篮三分球29投仅7中,命中率低至24%,罚球20罚10中,命中率仅50%。除罗欣棫三分6中4独撑外线外,其余核心射手集体失灵:杨力维7投1中、杨舒予4投1中、李缘3投1中。杨舒予均出现两罚全失的失常表现,而此类基础失误在国手层面实属罕见。
对比澳大利亚(三分17中3、罚球16中8),中国女篮在空位机会把握上甚至略逊一筹。此前对阵日本队的热身赛中,罚球命中率仅48%(25中12),而日本队高达81.8%,投射效率的差距已从隐患升级为系统性短板。
内线防挡拆失灵:韩旭独木难支,张子宇缺席加剧危机
尽管韩旭全场贡献8分8篮板,但她在防挡拆时的局限性被澳大利亚反复利用。首节开局,澳大利亚连续通过挡拆空切战术打穿防线:当韩旭被调离篮下,内线协防轮转缓慢的漏洞暴露无遗,对手多次轻松上篮得手。
尽管宫鲁鸣中期调整战术加强协防,但大个阵容移动速度不足的硬伤始终无解。进攻端同样乏力,韩旭全场仅1个前场篮板,内线群无法惩罚澳大利亚的小个阵容。张子宇的持续缺席进一步加剧危机,她因战术保密和身体疲劳考量,连续两场高挂免战牌,若其亚洲杯无法及时填补内线空缺,双塔战术恐成纸上谈兵。
强解能力真空:末节翻盘靠对手失误+运气
末节关键时刻,中国女篮虽凭借杨舒予抢断反击、李缘三分命中反超比分,但全程依赖防守反击得分,阵地战始终无人能通过单打破局。当澳大利亚采用无限换防策略时,全队无一人能稳定执行一打一终结,杨力维、王思雨等老将更多扮演策应角色,缺乏硬解杀伤力。
李梦的缺阵进一步削弱外线攻坚能力。此前对阵日本的热身赛中,中国女篮外线19投仅5中,印证了核心持球点缺失的困境。若非澳大利亚最后时刻空篮不进,胜负结局或将改写,这种“险胜”背后,是决胜时刻得分能力的苍白。
5胜1负光环下的隐忧:对抗强度暴露基本功缺陷
此役胜利让中国女篮以5胜1负结束热身赛征程,但战绩光环难掩深层危机。此前四连胜的对手波黑、日本(二队)实力有限:波黑两战净输113分,日本未派主力阵容;而唯一硬仗对手澳大利亚虽以二队出战,却凭借高强度对抗和快节奏攻防两度压制中国队。
篮板球劣势(本场32-29险胜,上一场28-36溃败)、失误控制不佳(本场澳大利亚失误20次,但中国外线传导仍显生涩)等问题,在高强度对抗下被放大。宫鲁鸣赛后直言球员“慌慌张张”,技术动作在对抗中变形,这指向基本功训练与实战脱节的残酷现实。
亚洲杯倒计时:日澳虎视眈眈,卫冕之路荆棘密布
7月13日,中国女篮将在深圳迎来亚洲杯首战。尽管坐拥主场之利,且与韩国、新西兰、印尼同组让小组出线无忧,但淘汰赛潜在对手日本(战术素养顶尖)和澳大利亚(若迎回WNBA主力实力将升级)的威胁远超想象。
日本队已针对性补强内线高度,归化球员马瓜·斯蒂芬妮与1米93的渡嘉敷来梦加盟,试图缓解对韩旭、张子宇的身高劣势。而澳大利亚虽无WNBA球员参赛,但其12人名单中增加毕比、罗奇等射手,强化三分投射与突破分球结合,热身赛已展现23罚17中的造杀伤能力。若中国女篮三大短板无实质改善,卫冕征程将步履维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