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体育
意昂体育

热线电话:

西安八岁女孩冬天穿拖鞋捡食物,母亡父失守,民政连夜介入送学入保能走到哪一步?

发布日期:2025-11-23 22:07    点击次数:133

八岁女孩在未央区街头穿着拖鞋翻找食物、口述“妈妈因癌症去世、爸爸不管”,11月11日晚视频引爆全网,12日未央区民政局回应已联合多部门优先推进入学和家庭低保纳入,但截至当日18时仍在走程序,尚未落地

那段视频里,冷风直往街面钻,孩子的脚裸露在拖鞋外,跑起来鞋帮打着拍子,很轻却很刺耳

她直白地说出“妈妈走了、爸爸不管”,把成年人的失守压缩成一句话

说白了,一个小学生的基本生活与受教育权,竟要靠路人及时拍下的画面来唤醒系统

同晚,记者核实事发地在西安市未央区汉城街道,村干部透露已着手解决

拟把孩子送回学校,由学校接管日常管理与守护

这一步听起来朴实,但在现实里,入学不仅是教室门开不打开,更是监护、供养和心理支持能不能跟上

进一步的调查把家庭结构摊开了:家里四个孩子,两个哥哥是父亲与第一任妻子所生,由两位哥哥的姥爷照料;

小女孩和四岁妹妹是第二任妻子所生

两任妻子均已离世,监护链断裂,照料被动、分散而脆弱

画面之外,是一个大人世界的真空区

增量信息也让因果更清楚:孩子曾上过半年学,后来自行辍学回家

父亲疏于履行监护,平时由家中老人看管,因看管疏忽,她才会在大冬天穿拖鞋外出捡拾食物

换句话说,问题的核心不只是贫困,更是“该负的责任没有被稳稳地负起来”

未央区民政局表示,相关部门连夜介入

首要任务是确保孩子尽快入学,由教育部门与市儿童福利院未保处协同推进

同时,女孩母亲生前有一定收入,按照政策当时不符合低保条件

如今母亲去世,家庭情况变化,已具备纳入低保的条件,正按程序研究并办理

这是一条必要的制度路径

但截至11月12日18时,入学与低保尚无最终落地消息,流程仍在推进

更扎心的是,类似场景并非孤例

就在几天前,浙江“心翼成长计划”启用AI无感心理评估

通过15秒视频采集捕捉孩子的情绪数据,配合绘画心理学与亲子咨询,尝试把“主动守护”提前到情绪失衡之前

项目负责人提到

“技术创新与社会关怀融合,让关怀抢在孩子崩溃前抵达”

这话不玄乎,关键在如何把工具装进基层的日常流程里,而不是停在演示里

从机制侧看,漳州的“春蕾安全员”已累计帮助近5000人次,被国务院妇儿工委点名推广

有福建省人大代表总结,这一机制的亮点是激活基层未成年人保护力量,让困境儿童保护从事后转向事前

说到底

信息的第一落点决定处置的第一速度,谁在社区里最先看见并上报,决定孩子要不要挨这一阵冷风

把镜头拉得更宽,《2024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公报》给了一个国家级底盘:全年用于儿童福利支出120.4亿元,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保障资金64.0亿元;

年末孤儿13.1万人,社会散居孤儿月均保障1511.9元;

全国儿童督导员4.2万人、儿童主任58.3万人,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达到1595家,较2021年增加50%

这些数字代表“有供给”

但真正的考题仍是:保障不是纸面数字,关键是能否精准、及时地抵达具体的孩子

对比一个国内落地案例更有感觉

漳州“小羽”曾被患精神疾病的父亲长期限制外出、不让上学

妇联、检察院、学校与民警接力,检察院发出督促监护令设考察期,最终由奶奶代行监护、母亲负责接送,心理专家长期跟进,小羽状态逐步稳定

在这条路径上

督促监护令把监护责任拉回法治轨道,多部门在“劝—督—救—治—管”之间闭环

这不是轰轰烈烈的故事

而是日复一日的守护与纠偏

国外的常见做法也值得借鉴

以美国加州的CPS为例,社工发现监护缺失后当天介入临时安置

迅速对接亲属抚养意愿、并行母亲戒毒和监护评估,最后由法院裁定监护权转移,机构长期跟踪

这套流程的关键词是“快、稳、法”

快是当天救助,稳是持续回访,法是法院裁定与评估报告贯穿全过程

我们不必照搬,但速度和标准化是共同的刚需

回到西安这位女孩

入学是第一步、稳定监护是第二步、心理重建是第三步,三步缺一不可

有业内人士提到

让学校成为日常管理的锚点,同时明确临时监护人、引入儿童主任或社区安全员的常态化探访,是降低再次辍学风险的关键

此外

为监护人开展家庭教育与法律责任提醒,并在必要时启用督促监护令,能把“疏于履职”变成“必须履职”

我更在意一些微小的现场动作

比如有老师说,第一次把孩子领进教室,她会先让她摸摸暖气、换一双合脚的鞋,再拿出作业本

因为“先让脚暖起来,心才会稳下来”

这不是煽情,是处理顺序的细微智慧

人先被看见,制度才有落点;

心先被安顿,学习才有可能继续

一个细节值得提醒:低保是兜底,不是全部

低保之外,还有临时救助、教育资助、心理支持、社区看护等包裹式服务

若能把这些工具做成一张简单清晰的“关爱清单”,让每个接触到孩子的成年人都能照单执行,很多风险就能在街头视频出现前被消解

这也是“心翼成长计划”与“春蕾安全员”给我们的启发:技术与基层力量要握手,数据与人情要同频

这次事件的推进还在路上

作为社会的一份子,期待的不只是一个入学通知书

更是一个有人负责、有人定期看见、有人会在孩子迟到时问一句“怎么了”的体系

让这份看见常态化,而不是一阵舆情的风

孩子必须回到课堂,更要回到被看见的生活

当街头的那双拖鞋换成校门口的运动鞋

才算真正把寒意关在门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