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个指数创造本轮牛市新高,上证指数要上3900点?
发布日期:2025-10-10 04:25 点击次数:190
在9月24日,市场多个基准指数再创本轮牛市新高,上证指数此次有望突破并站上3900点吗?下面我们用几分钟时间展开讨论。
9月24日的市场呈现“怀疑中上涨”的特征:开盘时主要指数均明显低开,但至下午收盘,核心基准指数普遍上涨——上证指数涨幅0.83%,深成指涨1.8%,创业板指涨2.28%,科创50指数大涨3.49%(约3.5%),呈现逐级攀升的态势。
从收盘点位看,市场常说的上证、深成指、创业板指三大指数中,深成指与创业板指均创下本轮牛市新高,突破了前期数日盘整的小平台,实现向上突破。此外,科创50指数在大幅上涨后收涨3.49%,同样刷新本轮牛市高点;就连沪深300指数的收盘点位也创下了本轮牛市新高。
不过,在这些指数中,唯独上证指数虽全天表现不俗(涨0.83%),收盘却仅报3853点,目前距离本轮牛市中其最高点3899点仍差1%多的涨幅。要知道,自8月25日以来,上证指数已在3800~3900点区间盘整超过一个月。
问题随之而来:上证指数此次能否向上突破并站稳3900点?在我看来存在可能性,但节前实现的概率并不算大。
需要明确的是,我仅针对上证指数作出这一判断——市场更核心的机会,实则在创业板所代表的高科技领域。作出这一判断,首先源于估值层面:截至9月24日收盘,上证指数的估值百分位已达近10年的96%,也就是说,其本轮上涨主要由估值驱动。
反观上证指数所代表的成分股,以10年周期对比,基本面变化并不显著。指数要突破已盘整一个月的平台,往往需要伴随诸如三季报超预期、货币政策调整或外围环境改善等重大利好;而当前近10年96%的估值分位,正是其过去一个月难以突破3900点的核心原因。
机构投资者对此心知肚明:上证指数所代表的资产已不便宜。尽管依托货币政策、国家政策及经济发展趋势,牛市已然启动,但包括国家队在内的机构投资者有意控制牛市节奏。
转向创业板所代表的资产,其机会逻辑更为清晰:一方面,创业板与深成指自9月10日以来,便在市场疑虑中持续刷新新高;另一方面,上证指数虽已触及10年高位,但沪深300、创业板指等仍未达到10年峰值——以创业板指为例,距离2021年2月左右创下的10年高点仍有约15%的空间。
在上涨点位已提前突破的上证指数引领下,创业板、沪深300等其他指数仍需在10年周期维度追平前期高位甚至实现突破。再从估值看,截至9月24日收盘,创业板指所代表的高科技公司估值百分位仅为近10年的51%,泡沫特征并不明显。
正是基于此,在我看来不必渴求上证指数突破3900点、达到4000点——即便达成,空间也并不大,4000点较当前仅3%~4%的涨幅空间。
更值得关注的机会,在于大众投资者需聚焦新质生产力相关领域,即创业板所代表的高科技资产。若牛市持续演绎,从未来潜在成长空间来看,这些资产的想象空间无疑更大。
免责声明:以上任何内容均来源于市场公开信息,仅供您参考与学习观摩,该内容不构成对任何产品的购买、抛售或持有的建议,不作为您做出可投资的依据,您应自主投资决策,自行承担资风险与损失。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