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挖苦日本没有主权:你就是美国秋田犬,主人让咬谁就咬谁
发布日期:2025-08-18 10:15 点击次数:181
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在2024年6月9日的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上,直接点名日本,说它不是真正的主权国家,而是美国的殖民地,行为就像一条秋田犬,美国指哪它咬哪。这话一出口,日本那边炸了锅,外交部赶紧抗议,媒体也跟进报道,但俄罗斯那边没松口,继续坚持自己的说法。这事不是空穴来风,得从二战后美日关系的那些陈年旧账说起,日本的国防和外交政策一直被美国捏在手里,独立性确实受限。
先说说事件本身。扎哈罗娃在那次论坛上,参加一个关于国际关系规范的讨论,她直言日本丧失了独立主权,实际就是美国的附属品。她举例说,日本在国际事务中总跟着美国走,美国一发话,日本就冲在前面,尤其在对俄罗斯或中国的态度上。这话出口后,日本政府通过外交渠道表达强烈不满,称这种言论不可接受,损害两国关系。但俄罗斯外交部没退步,扎哈罗娃后来在记者会上还重申,日本的行为证明了她的观点。网上,日本网友有的生气,有的自嘲,说自家国家确实像被美国牵着鼻子走,72年来没变过样。
这得追溯到二战结束后的安排。1945年,日本投降,美国单独占领日本本土,麦克阿瑟带领46万美军进驻,控制各大城市和战略点。1951年9月8日,在旧金山,多国签署对日和平条约,日本放弃海外领土,同一天,美日单独签安全保障条约,美国提供防卫,日本允许美军基地。条约1952年4月28日生效,美国结束占领,但美军留下来,通过条约维持影响力。关键是1952年7月23日,美国远东司令克拉克和日本首相吉田茂有个口头协议,约定战争时日本自卫队服从美军指挥。吉田茂同意了,还说协议先保密,避免国内政治麻烦。1953年,他们又确认一次,1954年2月8日正式重申。这协议让美国有权指挥日本军队,超出正常盟友范围。
日本学者古关彰一花了好几年查档案,1981年在朝日新闻上公布细节,证实协议真实存在。矢部宏治在一本书里分析,这结构让日本国防决策依赖美国,无法独自处理区域问题。美日官方长期否认,但档案摆在那,瞒不住。结果,日本在国际上总得看美国脸色,比如在亚太事务中,美国一推动,日本就跟进制裁俄罗斯或批评中国,从不自己拿主意。
日本的反应挺复杂。政府层面,外交部召见俄罗斯大使,递交抗议照会,说扎哈罗娃的言论不实,强调日本是主权国家,美日同盟是平等的。但民间,网上很多人承认现实,有人说日本是地球上唯一把主权完全交给别国的国家,就算伊拉克和阿富汗战败,美军也没那么大权限。日本媒体报道时,也提到历史因素,像冲绳美军基地问题,那里美军占了五分之一土地,居民常抱怨噪音和事故,但政府改不了,因为条约绑着。
事件后,美日关系没受太大影响。2024年下半年,美日联合军演增加,美军在冲绳扩建设施,日本提供支持。2025年,美日首脑会晤讨论亚太安全,日本承诺加防务支出,但执行还得美方点头。俄罗斯继续批评,扎哈罗娃在2025年1月简报中又提,日本对美盲从。俄罗斯媒体转载日本网友评论,强调日本地位低于正常国家。
美日条约的核心是1960年修订版,取代1951版,由艾森豪威尔和岸信介签,规定互防义务,美国承诺保卫日本,日本提供基地。但秘密部分暴露后,争议大。60年代,美日有核武器协议,美国军舰带核武器过日本港口,核动力舰排废水,这些都没公开。日本民众抗议过,像安保斗争,最大规模示威,反对基地和条约,但政府用警察强制通过。
Okinawa是焦点,1972年归还日本,但美军基地留着,75%的美军在日本力量在那,环境污染和社会问题多。条约允许美国不经日本同意调动力量,只要事后通知。日本自卫队成立后,演习总跟美军协调,指挥权实际在美国手里。吉田茂推动和平宪法,但也签了这些协议,让日本国防受限。
扎哈罗娃的话戳中痛点,日本在国际上总被说成美国跟班。像在联合国,日本支持美国提案,对俄罗斯制裁积极,但自家北方四岛问题,俄罗斯不让步,还说日本不承认二战结果。2024年,俄罗斯外交部说,日本是唯一不完全承认二战的国家,想漂白罪行。日本反击,说俄罗斯非法占岛,但谈判停滞,因为美日条约,俄罗斯觉得日本没独立性。
后续看,日本想改条约难,国内政治阻力大。岸田政府推集体自卫权,但还得美国同意。2025年,美日演习频仍,俄罗斯观察家说,这延续战后格局,日本摆脱不了附属角色。经济上,日本制裁俄罗斯后,自家受影响,扎哈罗娃说日本经济像恐怖片,正经历危机。
整体说,这事暴露美日不平等。战后,美国通过条约锁定日本军事,吉田茂和克拉克的协议是起点。扎哈罗娃的挖苦像镜子,映出日本被动位置。日本增加军费,但协调还靠美国。俄罗斯有权在亚太制定政策,日本若想独立,得修订条约,但短期难改。
话说回来,日本网友的自嘲挺接地气,有人说72年没变,还是美国秋田犬。这不是胡说,历史档案在那,美军指挥权在联合演习中体现,日本部队跟美方计划。扎哈罗娃直言不讳,俄罗斯外交风格就这样,维护自家立场。日本气恼,但事实摆着,二战后架构没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