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一等功臣蒋诚,只因地址写反两字,做了33年临时工
发布日期:2025-08-18 02:01 点击次数:191
蒋明辉回忆他父亲蒋诚时讲,他爸性格特好,平时话不多,大多时候都安安静静的,生活里也不跟别人争啥。
“咱知道他去过抗美援朝战场,可真没想到他在战场上立了那么大的战功!”蒋诚的亲侄儿跟他其他亲人一样,就知道蒋诚参加过抗美援朝,别的啥都不清楚。
蒋诚的儿子蒋明辉小时候老缠着他爸问打仗那些事儿。蒋诚呢,每次被儿子问,也就随便讲几句,接着叹口气,低下头就不想再说了。
儿子不清楚父亲打抗美援朝那仗具体咋经历的,就知道父亲当了33年临时工。后来有个通知发下来,儿子才晓得父亲蒋诚在抗美援朝的时候立过一等功。
立了一等功的战争英雄蒋诚,为啥做了33年临时工呢?这33年,蒋诚这英雄是咋熬过来的?
1955 年蒋诚退伍回家,就带了五样不咋值钱的物件,一套平常穿的衣服、一双鞋袜、一条毛巾、一块肥皂,还有 16 尺布票,就这些东西是他从部队带回去的。
家乡人看蒋诚平平安安回来就满足了,没咋打听他在部队的事儿,就连蒋诚家里人也都不清楚。
蒋诚家里有几枚奖章,儿子蒋明辉看到的都是纪念章,没有那种得立了功才能拿到的军功章。而且他爸回来后就当农民了,后来大家也就不咋提蒋诚参加抗美援朝这事儿了。
蒋诚回到家,没找有关部门给自己安排工作,就平常在家种种地,有时候去工地打打零工,挣点钱贴补家用。
蒋诚有孩子后,凭养蚕桑这门手艺找了个活儿,就是在个地儿当临时工。
可就凭这些,蒋诚也顺顺当当把自家孩子拉扯大了。儿子们不清楚父亲在战场上干了啥,不过在这个家里,蒋诚就是主心骨。
蒋诚退伍回乡后,多数时候日子过得平平淡淡,但在这些平淡日子里,他也干了好几件了不起的事儿。
以前在农村,只要有一门手艺就能养活全家,所以好多手艺人都特别看重自己的技术。就好比学做菜,想学的人得在师傅跟前当几年帮工,啥苦活累活都得干。
但蒋诚对养蚕桑的技术一点不藏着掖着,谁要是需要,他就去教。为了能让人一下子学会,把细节都讲清楚,蒋诚经常一出去教就是好几天,教会人家才回家。
这事儿在附近十里八乡,让蒋诚有了好口碑。外人就知道这事儿体现出蒋诚无私奉献,可儿子蒋明辉还晓得父亲另外一件为大家做好事的事儿。
1983年冬天,蒋诚老家那打算修条路,从隆兴乡通到永兴乡。路要是修成了,对两地的人肯定是好事,可那会儿,压根儿没人乐意带头干这事儿。
那时候国家的状况跟现在不同,修路和现在包工程压根两码事。现在包工程的人能赚不少钱,可当时修路没什么报酬,给的钱也是死数,干活的工人都是两地的村民,工钱按工分算。
要讲这事儿啊,最倒霉的就是带头的人,忙乎了好久,一分钱报酬都没拿到,简直是白费劲还不讨好。
但蒋诚晓得这事儿后,果断撂下自己蚕桑技术员的活儿,他懂点修建技术,就成了这次修路的带头人。
要说蒋诚牵头修路,这事儿本就让他的好名声传得更广。但修路时,蒋诚干了件事儿,那可真是舍己为人。
蒋诚一牵头,修路这事儿很快就启动了。刚开始进行得挺顺,可路修到一半,上面拨下来的修路钱就花光了。
没工钱,村民们可不乐意干这又累又没好处的事儿,都跟蒋诚说要走人。见状,平时话不多的蒋诚连抽了三根烟,抽完后沉着声跟村民们讲:“大伙接着干,钱的事儿我来想辙。”
蒋诚名气大,村民们听他这么一说,就又拿起工具接着修路。但蒋诚清楚,批下来的钱花完就没了,不会再给一笔钱修路。可他答应给村民搞来的钱,上哪找呢?
蒋诚连着抽了三根烟,抽完就拿定主意,自己去贷款,好让修路的事儿能接着干。他从农村信用社贷了2400多块钱,在83年,这可不是个小数目。
蒋诚贷了款,没跟任何人说。靠着这笔贷款,路顺利修好了,但贷款还得蒋诚来还。
刚开始,蒋诚还能靠自己挣钱把贷款还上。可过了8年,蒋诚渐渐还不起这笔钱了。没办法,蒋诚只好把这事跟刚23岁的儿子蒋明辉说了。
蒋明辉听父亲说完,瞧着父亲那躲躲闪闪的模样,再想想这么多年父亲为家里做的那些事儿,气也就生不起来了。
父亲还不上债,儿子就得顶上替他还。但蒋明辉手头只有1000多块,这是他辛辛苦苦工作三年,省吃俭用攒的,本来打算用这钱娶女朋友呢。
但父亲急着要还贷款,蒋明辉那1000块存款不够。没办法,他把自己住的房子卖了400块,然后去住集体宿舍,这才凑了一大半。最后又跟朋友借了些钱,才把贷款还上。
后来蒋明辉跟女友结婚,没办法只能住到女方家里。这过程中蒋明辉受了不少委屈,可每次说起这事,他都说自己从没后悔过。
蒋明辉现在这样的性格,打小就受他爸蒋诚影响。他爸蒋诚在教育孩子长大的过程中,最常挂嘴边的话是:“做事要踏实,做人要本分。”
不光蒋明辉受了父亲很多教导,他当过兵的大哥蒋仁军,也被父亲影响过。
蒋仁军去参军前,蒋诚就跟他讲了3句话:“既然当了兵,就得随时准备把自己豁出去;进了部队,对自己就得严要求;别给组织惹麻烦。”
一开始,蒋仁军就把这当成老爸对自己人生的叮嘱。但等他晓得老爸在抗美援朝那时候干的事儿,这三句话的意义可就重得很了。
退伍后的蒋诚,日子过得普普通通,就好像他压根没参加过抗美援朝那档子事儿。从部队回乡后,他一直干临时工,这种生活一过就是33年。
1955 年蒋诚退伍回了老家。到 1988 年,一张《革命军人立功喜报》出现,这才让人知道蒋诚在抗美援朝时候的事儿。
从这张喜报上,蒋诚身边的人才晓得,当年抗美援朝的时候,蒋诚在战场上立了一等战功。
正好蒋诚老家四川合川县,下面有隆兴乡和兴隆乡。蒋诚住隆兴乡,可那张《喜报》却发到了兴隆乡,后来因为找不到人,就被退回合川县了。
就因为当时不小心疏忽了,这份《喜报》晚了36年才到。等这份喜报露面后,过了几年,蒋诚在战场上的事儿,大家也慢慢知道了。
蒋诚年轻那会,基本不说自己在战场上的事儿。等上了年纪,偶尔才会断断续续讲些过去的事,咱听了他讲的,才知道这位老兵以前都经历了啥。
21岁的蒋诚参了军,参军不到一年,抗美援朝战争就打响了。参军还不到两年,蒋诚就当上了机炮连副班长,他扛着机枪,果断地跨过了鸭绿江。
蒋诚到了晚年,回想自己打过的那些仗,总会讲:“就一个劲儿打,一直打到把敌人全干掉。”话听着简单,可背后的事儿,那可沉重得很。
按照《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史》的记录,1951年4月到11月这7个月里,蒋诚所属的12军,前前后后打了400多场仗,有大的也有小的。
7个月打了400多回,咱不清楚当时战况有多惨烈,不过听蒋诚老了以后讲的那些,能感觉到解放军战士们当时杀敌特别勇猛,一心就想着把敌人全消灭,一场接一场地打仗。
战场上再残酷,他们也不怕,一心就想着消灭敌人,打赢这场仗。
战场那叫一个残酷。参加抗美援朝的蒋诚,入党才4个月,就赶上了上甘岭战役,这战役残酷得很,世间少有。
这场战斗打了43天,志愿军在上甘岭这片阵地,跟敌人来回争了59回。敌方有300多门火炮、170辆坦克,还出动3000多架次飞机,对着上甘岭一个劲儿地炸。那炮火密得呀,把上甘岭的山头都给炸低了好几米。
咱们国家志愿军每次夺回和守住阵地,代价都老惨重了。连队里常常打到最后,一个完整的班都找不着,好多人都在战场上全部牺牲了。
蒋诚参战都过去半个月了,那会儿上甘岭战役正打得惨烈,双方都杀疯了,就这半个月,好几万人丢了性命。
92团的蒋诚接到命令,要在11日发动反攻,去支援上甘岭537.7高地。在蒋诚他们部队去支援前,这个高地已经断水断粮11天了,当时那部队就只剩24个人。
接到命令后,蒋诚所在的92团在预定日子里赶紧冲了上去。蒋诚是机枪手,他的压力肯定比别人大。敌军进攻的时候,常常和敌机轰炸一块来。敌机轰炸时,我军会停下攻击躲避,这时候就是敌军进攻的最好机会。
蒋诚是个机枪手,敌机轰炸时,别的战友都去找掩体躲着,可他没去。为啥呢?他要是走了,机枪最大的火力覆盖就没了,敌人一下子就能攻上来。
敌机轰炸最凶险那会,蒋诚不顾死活,扛着机枪就跳进了一个大坑。“我就站在沟底,把机枪架在沟沿上,接着就开火,也不管能不能打中,只顾一个劲扫射。”回想起当时,头发全白的蒋诚,双手哆嗦着,清晰地讲起了那一幕。
要是光听蒋诚讲,还觉得不太靠谱,那部队发的奖章,可太让人震撼了:“在五三七点七高地的反击坚守战斗里,这同志英勇顽强到了极点,敌人炮火严严实实地封锁着……他用重机枪打下一架敌机,还消灭了四百多个敌人……”
蒋诚靠重机枪消灭了400多个敌人,光这一点,就知道他对战场的讲述是真的。更让人惊讶的是,蒋诚还打下过一架飞机呢。
到蒋诚年纪大了,有人问起这件事。平时脑子都不太清楚的蒋诚,对这事儿却记得明明白白:“那会儿有架敌机要来炸我们,看它冲过来,我就扫它机头,等它飞走了,我就打它机尾。”
虽说蒋诚讲的大多是自己英勇的事儿,但从他身上,更能看出当时的危险状况。
蒋诚右腹有个6厘米长的凹陷伤疤,那是打仗时被炸出来的。蒋诚跟老伴讲,当时他肠子都被打穿了,可还得接着打,就自己把肠子揉回去继续战斗。老伴回忆起这话,忍不住要掉眼泪。
但蒋诚很少提这些事儿。别人说起他立的功劳,蒋诚就一句:“我杀的敌人还不够,得再多杀点。”
朝鲜战争打完,蒋诚跟着部队回国,他打了四年仗,立了一等功。可退伍后,蒋诚从没主动说过这事儿。要不是后来翻出战报,大家根本不知道,这个当了33年临时工的男人,原来立过这么大的战功。
事情发生后,县政府把蒋诚聘为正式工人。那会儿蒋诚都60多岁,过了退休年纪,就直接开始了退休生活。2019年9月,蒋诚还入选了“中国好人榜”。
蒋诚为了报效国家,不惜流血牺牲。事后,他不图名不图利,默默在乡下生活。咱们得向这位老兵献上最崇高的敬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