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体育
意昂体育

热线电话:

高考文言文读写 勇敢与谨慎《旧唐书·郭子仪传·郭子仪》《资治通鉴·唐纪·辛丑》

发布日期:2025-11-20 08:47    点击次数:90

【好题精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长沙市2025年新高考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

材料一:

郭子仪,华州郑县人,长六尺余,体貌秀杰。始以武举高等补左卫长史,累历诸军使。

天宝十六年三月,安禄山死,朝廷欲图大举,诏子仪还凤翔。五月,诏子仪帅师趋京城。子仪师于潏水之西,与贼将安太清、安守忠战,王师不利,其众大溃,尽委兵仗于清渠之上。子仪收合余保武功,诣阙请罪,乞降官资,乃降为左仆射,余如故。九月,从元帅广平王率藩汉之师十五万进收长安。回纥遣叶护太子领四千骑助国讨贼子仪与叶护宴狎修好相与誓平国难相得甚好。后回纥以奇兵出贼阵之后夹攻之,贼军大溃。十月,安庆绪遗严庄悉其众十万来赴陕州,与张通儒同抗官军。子仪以大军击其前,回纥登山乘其背,遇贼潜师于山中,与斗过期,大军稍却,贼分兵三千人,绝我归路,众心大摇。子仪麾回纥令进,尽杀之,师驰至其后,于黄埃中发十余箭,贼惊顾曰:“回纥来!”即时大败,僵尸遍山泽。子仪以功加司徒,封代国公,食邑千户。寻入朝,天子遣兵仗戎容迎于灞上,肃宗劳之曰:“虽吾之家国,实由卿再造。”子仪顿首感谢。

乾元二年三月,以子仪为东都畿、山南东道、河南诸道行营元帅。中官鱼朝恩素害子仪之功,因其不振媒孽之,寻召还京师。天子以赵王系为天下兵马元帅,李光弼副之,委以陕东军事,代子仪之任。子仪虽失兵柄,乃心王室,以祸难未平,不遑寝息。上元三年四月,代宗即位。内官程元振用事,自矜定策之功,忌嫉宿将,以子仪功高难制,巧行离间,请罢副元帅,加实封七百户,充肃宗山陵使。子仪既谢恩,上表进代宗所赐前后诏敕,因自陈诉,……诏答曰:“朕不德不明,俾大臣忧疑,朕之过也,朕甚自愧,公勿以为虑。”代宗以子仪顷同患难,收复两京,礼之逾厚。建中二年夏,子仪病甚。六月十四日薨,时年八十五。德宗闻之震悼,废朝五日。及葬,上御安福门临哭送之,百僚陪位陨泣。赐谥曰忠武,配飨代宗庙庭。

———《旧唐书·郭子仪传》(节选)

材料二:

辛丑,汾阳忠武王郭子仪薨。子仪为上将,拥强兵,程元振、鱼朝恩谗谤百端;诏书一纸征之,无不即日就道,由是谗谤不行。天下以其身为安危者殆三十年,功盖天下而主不疑,位极人臣而众不疾,年八十五而终。其将佐至大官、为名臣者甚众。

——《资治通鉴·唐纪》(节选)

10. 材料一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

回纥遣叶护太子A领四千骑助国B讨贼C子仪与叶护宴D狎修好E相与誓平F国难G相得甚好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诣阙请罪”的“阙”与《出师表》中“必能裨补阙漏”的“阙”意思不相同。

B. “绝我归路”的“绝”与《劝学》中“非能水也,而绝江河”的“绝”意思不相同。

C. “不遑寝息”的“寝”与《六国论》中“然后得一夕安寝”的“寝”意思相同。

D. “位极人臣而众不疾”的“疾”与《劝学》中“声非加疾”的“疾”意思相同。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天宝十六年五月,天子下诏让郭子仪统率大军进攻京城长安,子仪出师不利,军队溃败,子仪主动请罪,肃宗降了他的官职,降他为左仆射。

B. 天子改派赵王系为兵马元帅,李光弼为副元帅,子仪虽然失了兵权,但心里仍担心国家安危,想到战乱还未平息,寝食难安。

C. 内官程元振自恃有功,对大将们多有顾忌,认为子仪功高难以控制,巧妙地进行离间,致使子仪充任肃宗山陵使。

D. 建中六月十四日,子仪去世,德宗知道后大为悲痛,停止朝会五天。出殡时,德宗到安福门哭送,百官陪同哭泣。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 寻入朝,天子遣兵仗戎容迎于灞上,肃宗劳之曰……

(2) 诏书一纸征之,无不即日就道,由是谗谤不行。

14. 司马光评价郭子仪“功盖天下而主不疑”,材料中有哪些事实可以证明司马光的观点? (3分)

【好题精讲】

10.材料一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CEG

回纥(hé)【古代少数民族部落。】遣叶护太子【回纥首领的称号。】领四千骑(jì)【一人一马为一骑】助国讨贼,子仪与叶护宴狎修好【通过宴饮亲近的方式建立友好关系。】,相与誓平国难,相得甚好。

回纥派叶护太子率领四千骑兵助唐讨贼,子仪宴请叶护,共同立誓解救国难,相处得很融洽。

回纥遣叶护太子A领四千骑助国B讨贼C子仪与叶护宴D狎修好E相与誓平F国难G相得甚好

▲句子结构完整要断开:“回纥”作主语,“遣”作谓语,“叶护太子领四千骑助国讨贼”主谓宾结构作宾语,句子结构完整,在C处断开。

▲主语(陈述对象)保持前后一致:“相与誓平国难”“相得甚好”的主语一致,在G处断开。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D

A. “诣阙请罪”的“阙”(朝廷)与《出师表》中“必能裨补阙漏”的“阙”(通“缺”,是缺失)意思不相同。

B. “绝我归路”的“绝”(断绝)与《劝学》中“非能水也,而绝江河”的“绝”(横渡)意思不相同。

C. “不遑寝息”的“寝”(休息)与《六国论》中“然后得一夕安寝”的“寝”(休息)意思相同。

D. “位极人臣而众不疾”的“疾”(嫉妒)与《劝学》中“声非加疾”的“疾”(劲疾)意思相同。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C

A. 天宝十六年五月,天子下诏让郭子仪统率大军进攻京城长安,子仪出师不利,军队溃败,子仪主动请罪,肃宗降了他的官职,降他为左仆射。

B. 天子改派赵王系为兵马元帅,李光弼为副元帅,子仪虽然失了兵权,但心里仍担心国家安危,想到战乱还未平息,寝食难安。

C. 内官程元振自恃有功,对大将们多有顾忌,认为子仪功高难以控制,巧妙地进行离间,致使子仪充任肃宗山陵使。(程元振认为子仪功高难以控制,不是“巧妙 ”地进行离间,而是使用“诡计”进行离间。)

D. 建中六月十四日,子仪去世,德宗知道后大为悲痛,停止朝会五天。出殡时,德宗到安福门哭送,百官陪同哭泣。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 寻入朝,天子遣兵仗戎容迎于灞上,肃宗劳之曰……

寻【不久。】入朝,天子遣兵仗戎容【带着兵器,以军队的仪式。】迎于灞上【地名,在今陕西西安市东。】,肃宗劳【慰劳。】之曰:

(1)(4分)不久子仪入朝,肃宗派军队整理好队伍,到灞上迎接,肃宗慰劳子仪说。

评分建议:寻、戎容(名词活用为动词)、劳、“迎于灞上”倒装句式各 1 分。

(2) 诏书一纸征之,无不即日就道,由是谗谤不行。

诏书一纸【一纸诏书】征之,无不即日就道【动身】,由是谗谤不行【无法流行】。

(2)(4分)(只要)有一纸诏书征召他,(他)没有不立即动身的,因此谗言诽谤无法流行。

评分建议:“诏书一纸”“就道”“不行”各1分,句意 1分。

14. 司马光评价郭子仪“功盖天下而主不疑”,材料中有哪些事实可以证明司马光的观点? (3分)

材料一第二段:贼惊顾曰:“回纥来!”即时大败,僵尸遍山泽。子仪以功加司徒,封代国公,食邑千户。寻入朝,天子遣兵仗戎容迎于灞上,肃宗劳之曰:“虽吾之家国,实由卿再造。”子仪顿首感谢。

材料一第三段内官程元振用事,自矜定策之功,忌嫉宿将,以子仪功高难制,巧行离间,请罢副元帅,加实封七百户,充肃宗山陵使。子仪既谢恩,上表进代宗所赐前后诏敕,因自陈诉,……诏答曰:“朕不德不明,俾大臣忧疑,朕之过也,朕甚自愧,公勿以为虑。”代宗以子仪顷同患难,收复两京,礼之逾厚。

【答案】(1)郭子仪智用回纥军大败敌军,朝廷赐予高官厚禄,彰显对郭子仪的充分信任。(2)程元振认为郭子仪功高难制,使用离间计后致使郭子仪被贬,但子仪谢恩后,代宗最终自责安抚他,彰显了对郭子仪的信任与尊重。

评分建议:答对 1 点得 2 分,答对 2 点得 3 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批注详解】

材料一:

1.郭子仪,华州郑县【地名,在今陕西华县。】人,长六尺余,体貌秀杰。始以武举【唐朝开始设立的选拔武官的科举制度。】高等补左卫长史【官职名,是唐朝军事机构中的一种职位。】,累【多次】历诸军使。

1.郭子仪,华州郑县人,长六尺余,体貌秀杰。始以武举高等补左卫长史,累历诸军使。

译文:郭子仪,是华州郑县人,身高六尺多,长得既漂亮又雄伟。最初考武举以高等成绩当上左卫长史,在外边多次充任军使。

2.天宝十六年三月,安禄山死,朝廷欲图大举,诏子仪还凤翔。五月,诏子仪帅师趋京城。子仪师于潏水之西,与贼将安太清、安守忠战,王师不利,其众大溃,尽委兵仗于清渠之上。子仪收合余保武功,诣阙请罪,乞降官资,乃降为左仆射,余如故。九月,从元帅广平王率藩汉之师十五万进收长安。回纥遣叶护太子领四千骑助国讨贼子仪与叶护宴狎修好相与誓平国难相得甚好。后回纥以奇兵出贼阵之后夹攻之,贼军大溃。十月,安庆绪遗严庄悉其众十万来赴陕州,与张通儒同抗官军。子仪以大军击其前,回纥登山乘其背,遇贼潜师于山中,与斗过期,大军稍却,贼分兵三千人,绝我归路,众心大摇。子仪麾回纥令进,尽杀之,师驰至其后,于黄埃中发十余箭,贼惊顾曰:“回纥来!”即时大败,僵尸遍山泽。子仪以功加司徒,封代国公,食邑千户。寻入朝,天子遣兵仗戎容迎于灞上,肃宗劳之曰:“虽吾之家国,实由卿再造。”子仪顿首感谢。

2.天宝【唐玄宗年号,用于纪年。】十六年三月,安禄山死,朝廷欲图大举,诏【皇帝发布的命令】子仪还凤翔【地名,在今陕西凤翔县。】。五月,诏子仪帅师趋京城。子仪师【军队驻扎】于潏(jué)水【古水名。】之西,与贼将安太清、安守忠战,王师不利,其众大溃,尽委【丢弃。】兵仗【兵器】于清渠之上。子仪收合余【收集剩余的(士兵)。】保【保卫、据守。】武功【地名。】,诣阙【前往朝廷。】请罪,乞降官资,乃降为左仆射,余如故。九月,从元帅广平王率藩汉之师十五万进收长安。回纥(hé)【古代少数民族部落。】遣叶护太子【回纥首领的称号。】领四千骑(jì【一人一马为一骑。】助国讨贼子仪与叶护宴狎修好【通过宴饮亲近的方式建立友好关系。】相与誓平国难相得甚好。后回纥以奇兵【出其不意的军队。】出贼阵之后夹攻之,贼军大溃。十月,安庆绪【安禄山之子,安史叛军首领之一。】遗【给。】严庄悉其众十万来赴陕州【地名,在今河南三门峡市。】,与张通儒同抗官军。子仪以大军击其前,回纥登山乘其背【从他们的背后攻击。】,遇贼潜师【秘密地派遣军队。】于山中,与斗过期,大军稍却【稍微后退。】,贼分兵三千人,绝我归路,众心大摇。子仪麾(huī)【指挥。】回纥令进,尽杀之,师驰至其后,于黄埃中发十余箭,贼惊顾曰:“回纥来!”即时大败,僵尸遍山泽。子仪以功加司徒【官职名】,封代国公【爵位。古代爵位有公侯伯子男五个等级。】,食邑千户【享受一千户人家的赋税作为俸禄。】。寻【不久。】入朝,天子遣兵仗戎容【带着兵器,以军队的仪式。】迎于灞上【地名,在今陕西西安市东。】,肃宗劳【慰劳。】之曰:“虽吾之家国,实由卿再造。”子仪顿首【叩头。】感谢。

译文:天宝十六年三月,安禄山死去,朝廷计划大行动,下诏召子仪回凤翔。五月,下诏叫子仪统率大军进取京城长安。子仪大军到达长安郊外潏水的西边,和贼将安太清、安守忠打了一仗,没打好,兵众溃散,器械都丢弃在清渠边上。子仪收合余众退保武功,自己去见肃宗请罪,要求降他的官职,肃宗只降他为尚书左仆射,其余一切职务照旧。九月,子仪跟随元帅广平王统帅藩汉兵马十五万进攻长安。回纥派叶护太子率领四千骑兵助唐讨贼,子仪宴请叶护,共同立誓解救国难,相处得很融洽。之后回纥出奇兵到叛军阵后夹攻,叛军崩溃。十月,安庆绪把十万叛军交付严庄开到陕州,与张通儒共同抵抗官军。子仪指挥大军在正面攻打,让回纥登山从敌阵背面袭击,在山里遇到伏击,多打了一会,官军稍稍退却,叛军分兵三千想来切断退路,官军军心动摇。子仪传令回纥赶快行动,回纥把伏兵杀尽,赶到叛军阵后,在满天黄尘中射了十几箭,叛军大惊,互相看着说:“回纥来了。”即时全线溃败,被斩杀的尸体遍满山泽。子仪因功加授司徒,封代国公,食邑一千户。不久子仪入朝,肃宗派军队摆好队伍,到灞上迎接,肃宗慰劳子仪说:“这虽是我的家国,其实全靠卿重新建造。”子仪叩头感谢。

3.乾元二年三月,以子仪为东都畿、山南东道、河南诸道行营元帅。中官鱼朝恩素害子仪之功,因其不振媒孽之,寻召还京师。天子以赵王系为天下兵马元帅,李光弼副之,委以陕东军事,代子仪之任。子仪虽失兵柄,乃心王室,以祸难未平,不遑寝息。上元三年四月,代宗即位。内官程元振用事,自矜定策之功,忌嫉宿将,以子仪功高难制,巧行离间,请罢副元帅,加实封七百户,充肃宗山陵使。子仪既谢恩,上表进代宗所赐前后诏敕,因自陈诉,……诏答曰:“朕不德不明,俾大臣忧疑,朕之过也,朕甚自愧,公勿以为虑。”代宗以子仪顷同患难,收复两京,礼之逾厚。建中二年夏,子仪病甚。六月十四日薨,时年八十五。德宗闻之震悼,废朝五日。及葬,上御安福门临哭送之,百僚陪位陨泣。赐谥曰忠武,配飨代宗庙庭。

3.乾元【唐肃宗年号。】二年三月,以子仪为东都畿(jī)【唐朝东都洛阳附近的地区。】、山南东道【唐朝的一个行政区划。】、河南诸道行营元帅。中官【宦官。】鱼朝恩素害【向来嫉妒。】子仪之功,因【趁着】其不振媒孽(niè)【也作 “媒糵”,意思是构陷、诬陷。】之,寻召还京师。天子以赵王系为天下兵马元帅,李光弼副之【作为副手。】,委【交托】以陕东军事,代子仪之任。子仪虽失兵柄【兵权。】,乃心王室,以祸难未平,不遑寝息【没有时间睡觉休息。】。上元【唐代宗年号。】三年四月,代宗即位。内官程元振用事【掌权。【衔接】《屈原列传》“又因厚币委质用事者臣靳尚”】,自矜【自夸。【衔接】《老子》“自矜者不长”】定策之功,忌嫉宿将【老将。】,以子仪功高难制,巧行离间,请罢副元帅,加实封七百户,充肃宗山陵使【负责陵墓建造等事务的官员。】。子仪既谢恩,上表进代宗所赐前后诏敕(chì)【皇帝的诏令。】,因自陈诉【陈述、申诉。】,……诏答曰:“朕不德不明【没有德行、不够明智。】,俾(bǐ)【使。【衔接】《促织》“俾入邑庠”】大臣忧疑,朕之过也,朕甚自愧,公勿以为虑。”代宗以子仪顷同患难,收复两京,礼之逾厚【更加优厚。【补充】帝王称“崩”,诸侯及高官用“薨”,一般官员与平民“卒”,佛教称“圆寂”“涅槃”,道教叫“羽化”,未成年人死称“夭折”“殇”,“殇”还用于指为国战死者。】。建中【唐德宗年号。】二年夏,子仪病甚。六月十四日薨【古代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称薨。】,时年八十五。德宗闻之震悼【震惊悲痛。】,废朝五日。及葬,上御【皇帝到某处。】安福门临哭送之,百僚陪位陨泣。赐谥【谥号。】曰忠武,配飨(xiǎng)代宗庙庭【在代宗的宗庙中陪着享受祭祀】。

译文:乾元二年三月,肃宗任命子仪为东都畿、山南东道、河南诸道行营元帅。大宦官鱼朝恩一向妒忌子仪的功劳,趁这次军队没有打好仗,在肃宗面前攻击子仪,不久子仪被召回京师。肃宗改派第二子赵王系为天下兵马元帅,李光弼为副元帅,把陕州以东的军事交给李光弼以代替子仪。子仪的兵权虽失掉了,但仍忠心于王室,想到战乱还未平息,寝食不安。上元三年四月,代宗即位。宦官程元振弄权,自夸有拥立代宗之功,对老将们又顾忌,认为子仪功高难制,使用诡计进行离间,子仪被罢掉副元帅,加实封七百户,充任肃宗山陵使。子仪谢恩后,上表进献代宗前后赐给他的诏敕,并陈述自己的心迹……代宗下诏回答说:“朕不德不明,弄得大臣疑惧担忧,是朕的过错,朕感到很惭愧,请公不要再因此而有什么顾虑。”代宗在做广平王时和子仪共过患难,一起收复过东西两京,对他确实更为优待。德宗建中二年夏天,子仪病重。六月十四日逝世,时年八十五岁。德宗知道后大为悲痛,停止朝会五天。出殡时,德宗到安福门哭泣,百官陪同哭泣。赐谥号叫忠武,在代宗的庙庭里立位配飨。

———《旧唐书·郭子仪传》(节选)

材料二:

1.辛丑,汾阳忠武王郭子仪薨。子仪为上将,拥强兵,程元振、鱼朝恩谗谤百端;诏书一纸征之,无不即日就道,由是谗谤不行。天下以其身为安危者殆三十年,功盖天下而主不疑,位极人臣而众不疾,年八十五而终。其将佐至大官、为名臣者甚众。

1.辛丑【用干支纪日。】,汾阳忠武王【郭子仪封号,“汾阳” 为封地,“忠武” 是谥号,“王” 为爵位。】郭子仪薨。子仪为【担任。】上将【高级将领。】,拥【拥有。】强兵,程元振、鱼朝恩谗谤百端;诏书一纸【一纸诏书】征之,无不即日就道【动身】,由是谗谤不行【无法流行】。天下以其身为安危者殆【几乎、大概。】三十年,功盖天下【功劳极大。】而主不疑,位极人臣【地位极高。】而众不疾【嫉妒。】,年八十五而终【去世。】。其将佐【郭子仪的部下将领】至大官、为名臣者甚众。

译文:辛丑日,汾阳忠武王郭子仪去世。郭子仪身为大唐的上将,手握重兵,程元振、鱼朝恩等人用尽各种方法诬陷诽谤他;但只要皇帝一纸诏书征召,他无不当天就启程上路,因此那些谗言诽谤都无法得逞。将近三十年的时间里,天下的安危几乎系于一身,他功勋卓著而君主从不怀疑,位极人臣而众人不嫉妒,即便生活穷奢极欲人们也不非议他,最终享年八十五岁而逝。他的将佐中官至高位、成为名臣的人很多。

——《资治通鉴·唐纪》(节选)

【主题读写】勇敢与谨慎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唐代政治家郭子仪有言:“大勇者,视天下无不可为之事,亦无不可胜之敌。”“勇敢”是一种可贵的品质,勇敢的人面对梦想时大胆追逐,面对困难时总会选择逆流而上,不计较后果。而宋代文学家苏轼说:“慎重则必成,轻发则多败。”谨慎做事的人,会对事情做整体的、细节性的考量,小心评估利弊得失,并反复思考自己的决定和行动所造成的结果。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怎样的感悟与思考?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立意】

1.慎待微小,勇追大志。

2.三思后行避风险,勇进激流立潮头。

3.有勇有谋,行稳致远。

【名句素材】

勇气不是没有恐惧,而是战胜恐惧。—— 纳尔逊·曼德拉

谨慎是智慧的长子。——维克多·雨果

三思而后行。——《论语》

谨慎是勇敢的最好部分。 ——威廉·莎士比亚

勇敢是懦弱与鲁莽之间的中庸之道。——亚里士多德

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老子》

勇气是谨慎中的大胆,而非鲁莽中的冲动。——拿破仑

谨慎是勇敢的最好部分。——西塞罗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勇气是站起来说话,勇气也是坐下来倾听。——丘吉尔

【标题示例】

勇而无畏,谨小慎微。

勇敢追梦,谨慎择路

无路勇敢闯,有路慎考量

勇敢与谨慎:成功的双翼

勇敢挑战,谨慎规划

勇敢与谨慎:人生的平衡术

勇敢与谨慎:成长的必修课

勇敢与谨慎的平衡之道

【读写示例】

三思后行避风险,勇进激流立潮头

考生

唐代政治家郭子仪有言:“大勇者,视天下无不可为之事,亦无不可胜之敌。”“勇敢”是一种可贵的品质,而“谨慎”更是一种人生智慧。成功的人生需要兼顾勇敢与谨慎,在二者的加持下方可见皓皓明月,光明未来。

勇敢与谨慎对立统一,不同的时机,不同的姿态,铺就人生成功之路。勇气是困境中拨云见月的灯,引领我们走向光明;勇气是绝境中向死而生的决绝,带领我们绝处逢生。勇于开拓,勇于挑战,敢为人先勠力拓荒,使我们更上层楼。谨慎是沉着深潜,是谋定后动,是三思后行,它使我们有效规避风险,走得更远。勇敢与谨慎绝非水火不容,需要我们综合研判自身能力与外界环境,合理调整步伐,涵养稳中求进的格局。

人生尚勇,以勇敢无畏为笔,于勇敢中抓住机遇,绘就人生辉煌底色。且看徐梦桃,追梦无已时,面对强大的对手和身体的病痛,她以巨大的勇气挑战自我,勇夺桂冠;且看汪勇,逆流而上,面对未知的病毒和肆虐的疫情,他以内心的勇气战胜胆怯,服务四方;且看黄旭华,一腔报国志,面对从未有人到达过的万米深海,他以满腔的勇气随核潜艇深潜,锻造出大国重器……勇气的背后,是对梦想的执着追求,是对国家的赤诚之心,当代青年也应激发内心的勇气,以勇敢之姿搏击风浪,扬帆远行。慎思则终,以谨慎思考为纸,于慎思中统揽全局,书写人生华章。正如苏轼所言:“慎重则必成,轻发则多败。”办事谨慎,事先考虑周密,行动中兢兢业业,种种困难都可以克服,所以必然成功;而轻举妄动,事先不作谋划,行动中马虎草率,则难免失败。谋定而后动、三思而后行有助于我们规避危险,使我们在逐梦途中减少不必要的停滞与坎坷。《礼记》中有云:“谨于言而慎于行。”在追逐星辰大海的过程中,谨慎是我们始终不能抛弃的法宝,是我们开启成功大门的一把重要钥匙。动必三省,言必再思。

揆诸当下,勇敢与谨慎时而遭割裂而产生危害,时而过于极端化而贻害无穷。不少人喊着“勇敢”的口号莽撞冒失、鲁莽行事,终是害人害己;也有人借着“谨慎”的美名故步自封,安于舒适圈,错失发展良机,碌碌终生。勇敢与谨慎是人生的调味品,缺失将寡淡无味,过多则满盘尽毁。我辈青年当稳字当头,谨慎思虑,周密安排,统揽全局,于谋定后勇敢前行,阔步向前,不惧风雨。

风雨多经人不老,关山初度路犹长。“谨慎”指引我们方向,“勇敢”带领我们前行。新时代的青年当谨慎择路,勇敢追梦,于谨慎中行稳致远,于勇敢中走向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