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元到67元:工业富联狂奔1.3万亿,东方财富为何掉队?
发布日期:2025-10-08 15:52 点击次数:56
AI狂飙与金融慢牛:工业富联1.3万亿,东方财富为何停在4000亿?半年前这两只股票都还在20块蹦跶,市值都是4000亿上下,业绩增速都逼近38%,结果半年过去,工业富联一路飙到67块,市值冲上1.3万亿,东方财富却还在26块徘徊,市值刚过4000亿。
同一个起跑线,同一个市场,差距怎么就能拉这么大?别说你没想到,很多拿着东财的散户也都懵了,说好的券商龙头、牛市旗手,怎么就被一个“代工厂”甩开整整三条街?但数据就摆在这儿:工业富联今年涨了超过200%,东财同期只有20%多。高盛前两天还给工业富联喊出了77块的目标价,而东财这边,机构喊到35块都显得有点虚。
这背后,不只是股价的差距,更是AI赛道和金融赛道的一场残酷估值博弈。工业富联这波行情启动是从四月底开始的。当时股价还在20元附近震荡,没人太多关注它。但五月份之后,画风突变,股价开始拉起来,一路突破30元、40元、50元,八月底甚至冲过了53元,市值正式突破一万亿。涨得最猛的那段时间,市场上几乎所有人都在问:“这公司到底是做什么的?凭什么涨这么多?”
其实工业富联早就不是我们印象中那个“组装iPhone的代工厂”了。它现在是全球AI服务器领域的核心供应商,英伟达HGX H200的独家组装商,手握微软、谷歌、Meta这些巨头的AI基础设施订单。今年二季度,它单季净利润同比涨了51%,AI服务器收入增长了60%,半年总营收3607亿,净利润121亿,全部创了历史新高。
你可能会说,东方财富业绩也不差啊?确实,东财上半年净利润增速是38.65%,比工业富联的38.61%还略高一点。但它缺的是一个“爆发性故事”。东方财富是券商龙头、互联网理财平台、牛市受益者,但这些标签在市场看来都太“传统”了。它的业绩和A股成交量挂钩,行情好就赚得多,行情平就一般,说到底,还是一个周期性行业。
而工业富联所在的AI算力赛道,是今年全球科技投资最确定的趋势。北美四大云厂商(亚马逊、谷歌、微软、Meta)2025年在AI基础设施上的投入预计接近1000亿美元,同比增速超过60%。工业富联吃掉了其中近40%的服务器代工份额,它的订单能见度已经排到了2026年。
这不是周期,是超级成长。机构的态度也说明了一切。高盛、中金、摩根士丹利都在持续上调工业富联的目标价,不是因为它便宜,而是因为它踩中了AI硬件爆发的所有节点:服务器、交换机、液冷技术、GB200/300新品量产。而东方财富呢?虽然也有券商推荐,但逻辑大多是“牛市必配”、“成交量放大利好经纪业务”听着就缺乏想象力。
资金永远会选择叙事更强的板块。工业富联的持仓中,机构占比接近90%,而且大多是以成长股、科技股策略配置的长线资金。而东方财富的散户基数非常大,波动率低,但也很难出现大幅拉升。一个被当作“AI核心资产”打,一个被看作“金融蓝筹”拿,估值天花板根本不在一个层次。
哪怕是在基本面细节上,两家公司的差距也在拉开。工业富联的毛利率虽然只有6.6%,但AI服务器的毛利率比传统业务高3-5个百分点,随着高端产品占比提升,它的利润结构还在优化。而东方财富的利润率已经非常高(净利率超过80%),但进一步提升空间有限。
市场情绪也在自我强化。工业富联越是涨,就越吸引趋势资金和宏观策略资金涌入;而东方财富越是滞涨,就越容易被遗忘在“大金融”这个沉闷的板块中。直到现在,还有很多人觉得工业富联涨得太夸张、该回调了,但它的订单和产能告诉我们,故事可能才讲了一半。
但东方财富是不是就完全没机会?也不是。如果后续A股真的走出大规模牛市,日均成交额突破1.5万亿,两融余额持续攀升,东财的业绩可能会快速释放。但它需要一场大牛市,而工业富联只需要继续做AI浪潮的“卖水人”。所以现在的问题已经不是“它们为什么不同”,而是“我们是否愿意接受现实”:在当下的市场,硬科技就是比金融更性感,AI算力就是比证券服务更稀缺,全球订单就是比境内业务更吸引人。
你说,这到底是市场太疯狂,还是我们太念旧?如果半年前你同时买了这两只股,现在又会怎么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