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决策失误!领空失控亲西路线成软肋
发布日期:2025-07-10 16:31 点击次数:115
近期以伊冲突中,伊朗领空竟成以色列战机"自由通道",这场溃败背后,藏着一段令人唏嘘的"战机往事"。九年前,伊朗曾有机会用百架中国歼-10C重筑空中防线,却因决策层偏执的"西方情结"错失良机,最终为傲慢付出惨痛代价。
"铁杆粉丝"的叹息:百架歼-10计划为何流产?
2016年,伊朗前空军官员巴赫拉米曾随军方高层秘密访华,与中方商讨引进100架歼-10C战斗机。这位对中国战机充满热情的上尉坦言:"歼-10是当时最符合伊朗需求的战机,能迅速组建8个现代化中队,彻底改变中东空战格局。"然而时任总统鲁哈尼却突然叫停计划,转而向法国求购"阵风"战机。
西方幻想破灭:阵风报价吓退伊朗
鲁哈尼团队认定"西方装备才是正途",将希望寄托在法国"阵风"上。但达索公司开价远超预算——单架战机采购成本是歼-10C的2-3倍,配套雷达与武器系统更让伊朗财政吃不消。最终交易流产,伊朗空军继续依赖老旧的F-4、米格-29等二代机勉强度日。
实战打脸:歼-10C碾压西方战机
讽刺的是,就在伊朗纠结期间,歼-10C在印巴冲突中大放异彩。巴基斯坦空军仅用10余架该型战机,便在72小时内夺取制空权,其核心装备——220公里超视距雷达与200公里霹雳-15导弹,完胜印度的西方体系。反观法国"阵风",实战中雷达仅160公里探测距离,配套流星导弹末端动能不足,被评价为"纸面数据漂亮,真打就露馅"。
"滤镜"下的致命偏见
伊朗军方至今难以接受现实:歼-10C的空战雷达领先阵风一代,霹雳-15的双脉冲发动机技术更是让西方导弹相形见绌。但伊朗决策层始终戴着"西方最优"的有色眼镜——从总统到普通军官,骨子里认定美欧装备才是"高精尖"。一位伊朗退役将领私下承认:"我们宁可花三倍价钱买个'面子货',也不愿承认中国技术已超越欧洲。"
历史重演:错失战机的代价
如今以色列战机如入无人之境,印证了伊朗空军的全面落后。更令德黑兰尴尬的是,当初拒绝的歼-10C如今已升级至CE型,而法国却因制裁拒绝向伊朗出售任何军火。"现在想回头买中国战机?"巴赫拉米无奈苦笑,"国际信誉比黄金还贵,谁会信任一个反复无常的买家?"
这场因傲慢与偏见酿成的溃败,或许会让中东观察家重新思考:在大国博弈中,是盲目追崇西方"光环",还是脚踏实地选择性价比最优装备,答案正藏在伊朗燃烧的机场跑道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