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麻将如何才能躲过惨输的结局
发布日期:2025-08-19 07:42 点击次数:149
"啪!"老李把最后一张牌摔在桌上,脸色铁青地掏出一叠钞票。这一把他不但点了清一色,还赔上杠上炮,直接输掉小半个月工资。回家路上,冷风一吹,这个四十多岁的汉子差点哭出来。早前两圈就觉着手气不对,非要死撑着等个杠上开花,这下可好,把娃的补习费都给搭进去了。
麻将桌上这样的故事天天都在上演。有人不信邪,输得连裤衩都不剩;也有人懂得见好就收,玩了一辈子麻将反倒攒下套房子。这中间的学问可不小,老祖宗留下来的这项国粹,讲究的就是个收放自如的劲儿。宋代那会儿这游戏叫"叶子戏",明代改叫"马吊",到了清朝才变成现在这个模样。几百年下来,老百姓硬是琢磨出一套实用兵法。
牌桌上最怕遇到的就是"犟驴型"选手。明明手上一把烂牌,非得咬着后槽牙硬憋个大牌。河南老马最看不惯这种人:"牌烂不硬撑,输少就是赢。"他打个比方,就像烧水煮饺子,火候没到硬要掀锅盖,结果只能吃到一锅半生不熟的疙瘩。上个月老马亲眼见着个愣头青,手里一把杂牌非要凑混一色,结果连点三炮。那个小伙子最后瘫在椅子上,眼珠子都直了。
会打牌的主儿都懂得"拆臭牌"的道理。城里开麻将馆的王姐说,十个输钱的里边有九个都是放不下大牌。前几天来了个打扮光鲜的老板,手里捏着四个单,非要等个对子碰。王姐好心提醒他拆牌打安全章,人家还不乐意。结果连着三圈点炮,走的时候那张脸黑得跟锅底似的。后来听说那人是个包工头,平日在工地也是一根筋的主儿。
麻将桌上的心理战比纸牌游戏刺激多了。老赵就特别爱研究对手的小动作,说他那栋楼的王婶,一摸到好牌右腿就会不自觉地抖。有回打牌,王婶刚摸牌腿就抖起来了,老赵二话不说就把手里的闲章全拆了打。果不其然,下家刚打出一张三条,王婶啪地把牌一推:"清一色!"气得老赵拍着大腿直喊:"早看出来这个婆娘要放大招!"
山东来的张师傅更绝,能从别人摸牌的手指头上看出门道。他说手气好的人摸牌都是轻轻一捻,背运的人恨不得把牌抠出个洞来。上周三缺一,临时拉来个生面孔。张师傅看他摸牌的手势就悄悄跟其他人说:"这哥们今天手气臭,咱们专胡他的牌就行。"那晚果然是那个倒霉蛋包圆了所有的炮,最后连打车钱都是跟别人借的。
心态不好的时候最好不要上桌。郑州的老周讲过他最惨的一次经历,连着四圈没开胡,越打火气越大。"我那会儿就跟中了邪似的,就想把本儿捞回来。"结果越捞越深,最后一算账,连年终奖都填进去了。现在他给自己定下规矩,输掉五百就主动下桌,宁可去楼下喝碗胡辣汤冷静冷静。这话在理,职业运动员都知道状态不对要主动喊暂停,打麻将也是这个理。
前些日子网上流传着个数据,说全国每年因为打麻将上头造成的损失能建好几所希望小学。这话可能有点夸张,但道理不假。最会打牌的往往不是那些技术多好的,而是懂得啥时候该收手的老江湖。成都茶馆里的刘大爷打了一辈子麻将,总结出个"三不原则":不贪大牌、不上头、不死撑。靠着这招,老爷子不但没输钱,还把孙子的大学学费给赢出来了。
其实打麻将最讲究的就是个心态。北京什刹海边上那些老玩家说得最透,这玩意儿跟钓鱼一个道理,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有人算过一笔账,会及时止损的玩家,长期下来反而比那些死磕大牌的赚得多。天津卫的麻友们爱说:"牌桌上有两种人最可怕,一种是运气特别好的,另一种是特别沉得住气的。"这话值得琢磨。
要说麻将场上最灵验的真理,还得是那句老话:"牌品如人品。"湖南的老周说他见过太多人,平时文质彬彬的,一上牌桌就原形毕露。有个大学的教授,输急了连方言脏话都飙出来了。倒是巷口修自行车的老王头,不管输赢都是笑呵呵的,人家都说跟他打牌特别舒坦。这事儿说来也怪,越是不把输赢当回事的人,反倒经常能赢钱。
牌桌上那些事儿说上三天三夜也说不完。不过要问老玩家们最想给新手什么建议,八成都会说同一句话:"打牌别学拼命三郎,会刹车的人才能笑到最后。"就像喝酒要知道自己酒量,开车要懂得看红绿灯,麻将桌上也得有个度。四川人爱说:"小赌怡情,大赌伤身。"这话放在什么时候都不过时。
本文只是休闲娱乐,不会及任何商业用途,假如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